二十、君子先慎乎德(1 / 3)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作為大學之道的修行者,首先要注重德的修行。具體包含內外兩個方面,內即是明明德,外即是親民。慎者,不僅有慎重之意,還暗指安住於真心、真心朗照的狀態。這裡的“德”,不僅僅是品德,更是真心的光明性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在自己的生命中見到了真心光明性德的修行者,注重將明明德的修行融入到親民的修行中去,這樣的人才會得到百姓的擁護,有百姓的擁護,他才能獲得應有的地位,有土此有財,擁有了一定的地位,才會擁有一定的資源。土,在古代主要指土地,同時也意味著其身份和地位。財,不僅指財富,也指代各種資源。擁有豐富的資源才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叫有財此有用。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德為本,財為末,沒有德的修行,沒有親民的修行,那麼就不會有人擁護,沒有人擁護就形不成權勢和地位,沒有權勢和地位,就無法擁有足夠的資源,沒有足夠的資源,那麼能做的事情就非常少,能發揮的作用也比較小。只有能夠調配豐富的資源才能做成大事,成就大事業。

儒家修行是非常注重入世的,儒家思想也是歷朝歷代為官方所認可的正統思想。儒家倡導“學而優則仕”,所有入世的修行都要透過做官去做事,服務社會。因此“君子先慎乎德”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了“德為先”,而是透過各種權謀博得眾人的擁護以及各種權勢、財富、地位等,就變成了個人私慾。這並不是儒家聖賢們所倡導的,外在的一切只是實現儒家聖賢之道的資源和工具。正是因為如此,對於儒家的修行,德為先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少了德,那麼就完全變成了一種世俗利益的追求,與修行沒有關係。所以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外本內末就是將根本的東西當成了外在的,而把內在的根本卻當作了不重要的細枝末節。真正重要的是德,是自性明德。如果將自性明德的修行變成了一種裝飾品,變成了外在的細枝末節的東西,卻把外在世俗利益的追求作為根本的話,那麼就變成了與民爭利。爭民施奪,就是跟老百姓爭權奪利,這就從根本上違背了大學之道的修行,違背了儒家之道的精神。

“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真正的儒家修行者僅僅是把財富地位以及各種資源作為服務社會、服務百姓、造福天下蒼生的工具來使用。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真正的修行者不會貪戀執著這些東西,更不會違背大道去聚斂財富,否則就一定會失掉民心,被百姓所唾棄。只有將財富還於民、施於民,才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如果你所倡導的東西和你真正所做的不一致的話,別人就不會認同你,甚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貨,代表財富資源,所有這些外在的物質利益,如果是違背大道而獲得的話,那麼終究有一天也會離你而去。因為來路不正當,所以也難以長久。

以上是從通俗的角度進行的解讀,下面從觀心的角度進行解析。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注意,慎,就是慎獨的慎,慎重的慎。慎,是一個“心”加一個“真”。心真就是毫無虛偽之心,是天真無染之心,即朗然真心,時時刻刻注意保持此心,即是“慎”。慎獨,就是在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仍然時時刻刻保持此朗然真心。慎重,就是時時刻刻將觀心修行的核心重點始終放在自己本自無染、本自天真的真心裡面,即是“慎重”。

“君子先慎乎德”,大學之道的修行者,最重要的事,即是時刻安住在當下,安住在自性本心的性德光明之中,這即是“慎乎德”。那麼這個“慎”與什麼相對呢?心真的另一面就是心偽,偽就是虛假、虛偽的意思。而這個“偽”字剛好是一個“人”加一個“為”。人,代表人間、人道、人心,為,代表有為、有分別、有執著。人為之心就是世俗的有為之心,是一種浸染著各種私慾和執著的心,更有甚者,是一種為了一己私慾不惜違背真理、違背大道、違背良知的不善之心,這些都是一種“偽”,都是一種虛偽、虛妄的心,而不是真心。對於這種虛偽的心是需要不斷掃除的。要讓自己始終保持在真心之中,遠離各種慾望的汙染,遠離各種分別執著,以無分別之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