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法則(七):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但並不等效(3 / 4)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們的生命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充滿自信、自強的正能量時,我們就可繼續使用之。

當一個視角會加重我們的慾望,引起內心的不安、不滿、煩惱、痛苦,甚至憤怒和仇恨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及時反省,深入審視這一視角,然後儘快轉變視角。視角轉變,視界以及生命的體驗就會同步轉變。當轉變成充滿愛和智慧的視角時,負能量就會得到轉化,正能量就會增長。

對於轉變視角,如果自己不知道怎麼做,可以請教自己信得過的老師,或者閱讀優秀的傳統文化經典。不斷學習和實踐大道文化,開啟大道智慧,即是訓練和不斷提升智慧視角的最好的方法。

在此,特別推薦雪漠老師的幾本書,對於智慧視角訓練有著非常好的幫助:《雪漠智慧課程》《真心》《老子的心事》《佛陀的智慧》《大師的秘密》《空空之外》等。

3

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但並不等效

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意味著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每個生命都可以依自己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和世界,生活在自己的視角所呈現的世界裡。所有的視角悉皆平等,還意味著我們不可以將自己的視角凌駕於他人之上。即使在你看來,你的視角屬於更高的維度、更高的境界。那種所謂的更高,只對你自己有意義。你可以讓它作用於自己的生命,享受它帶來的一切,但你不可以用它來擠壓別人。每個人都有依自己的視角生活的自由。

如果一個人在他自己的視角下,可以自由快樂地生活,沒有解不開的難題和困惑,那麼他就沒有改變現有視角的動力。除非有一天,他發現了自己視角下的所謂自由和快樂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擊,如此的如夢如幻,那時,他自然會開始尋找出路——新的視角。這時,如果你能給他一些啟發性的建議,對他來說或許才是一種幫助,而不是擠壓。有效的幫助不僅需要緣分,也需要合適的時機。

視角是平等的,意味著我們可以分享自己認為好的東西,但只是分享就好,他人是否認可和接受是他們自己的事。比如,修行。修行只對認為自己需要修行的人才有意義,不認為自己需要修行的人,修行即與其無關。

當然,如果我們不被修行的概念所侷限,以更寬廣的視角去看的話,其實所有的生命都在修行。生命的進化就是修行,不進化就會被淘汰。只要一個生命還在存活,那麼它就必然在修行。

修,就是調整、轉換視角。行,就是實踐調整轉換後的新視角。打破原有視角的束縛,轉變視角,發現新視角,並訓練自己用新視角去生活,就是修行。

沒有生命在視角之外,沒有生命在修行之外。除非它已經死去,不再活著。而視角是不會死的,只會變化。所以,生命和修行永遠都是現在進行時。

如果一個人還沒有開始修行——改變視角,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改變的動力,另一種是想要改變但不知道如何改變。沒有改變的動力,意味著他目前的生活狀態是他認可的,或是可接受的,至少是可忍受的。如果忍受不了,他自然就會尋求改變。如果想要改變卻不知道如何改變,如果你認識他,有機會與他交流的話,那麼不妨跟他說說你的看法和建議。

一切皆是視角,還意味著:所有所有的一切,歸根結底,都是視角而已。

生命是視角的體驗,體驗著視角下的視界——世界。

佛陀的覺悟,正是悟入了一種“超越性視角”,在這種超越性的視角里,生命本自自由,本自解脫,本自光明,本自圓滿。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所要開示的唯是他所悟入的“超越性視角”。

這一“超越性視角”,對於所有尚未達到“超越性視角”之境界的人來說,是他們目前所有的“心-視角-視界-世界”所無法企及的。這就是人們面臨的難題。如果你沒有吃過某一種水果,吃過這種水果的人該如何向你形容這種水果的味道呢?無論怎麼形容,你還是不知道。

一切有、無、虛、實,一切真、假、善、惡,一切時間、空間、世界、宇宙,一切物質、精神、心靈、靈魂,都是“非超越性視角”下的視界。在“超越性視角”下,它們就像夢幻泡影一樣。

佛陀總是站在“超越性視角”之中,不斷地為我們描述“超越性視角”所呈現出的視界。但因為我們深深地陷在“非超越性”的視角里,所以對於佛陀開示的“超越性視角”所呈現出的視界,我們總是會悄然轉變為“非超越性視角”所呈現出的視界。這就是真正的難點所在。

除非我們能夠放下原有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