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法則(十一)第1小節(1 / 1)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視角法則(十一):視角有領域、角度、廣度、深度、維度等各方面的不同

1

對於視角法則,其實只有一個法則,那就是:一切皆是視角。其他內容都是對這句話的闡釋和解析。比如,視角法則(十一)就是一例。

我們對各種人、事、物之所以有不同的看法,在於我們有各種不同的視角,這些不同的視角,總體上來說,可以歸納為領域、角度、廣度、深度和維度等各方面的不同。

首先是領域,不同領域的視角之間差異非常大。比如同樣以“人”為研究物件,生理學、心理學、病理學、社會學、文化學等等不同的學術領域,其研究的視角差異巨大。

然後是角度。角度是視角的本有內涵屬性。不僅非超越性的視角具有一定的角度,即使是究竟超越的視角,也同樣具有其獨特的智慧角度。角度的存在通常意味著侷限的存在,但這一點並不絕對。當透過視角學訓練將自己的視角提升到究竟超越的智慧性視角時,侷限就會被徹底打破,不斷趨向無限。視角之角度,在廣義上涵括了領域、廣度、深度和維度等,同時在狹義上與之並列。

然後是廣度。廣度與領域相關,但也有差別。比如,宏觀領域廣度會比較廣,細分領域的廣度就會相對小一些,但都屬於同一個領域。當然,廣度也是可以跨領域的,比如某一學術視角同時橫跨生理學和心理學兩大領域。

然後是深度。深度同樣與領域有關,一般指在某個領域所達到的深度。有的時候,當深度過深的時候,可能就會進入新的領域。比如研究物質運動規律,從宏觀進入微觀不斷深入的時候,就會進入一個與宏觀領域完全不同的微觀領域。

還有一個是維度。比如從二維平面視角進入三維立體視角,就進入了新的維度。從侷限性視角進入超越性視角,同樣是進入了新的維度。

人們在交流時,相互理解的前提,在於雙方視角的領域、角度、廣度、深度和維度這五個方面的“重合度”。重合度高,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就比較大。重合度低,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一般來說,雙方交流的內容屬於同一領域是交流的基本前提。如果領域都不同,就無法交流。在交流內容屬於同一領域的前提下,再看彼此視角在角度、廣度、深度以及維度上的重合度。

需要注意的是,重合度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於交流。交流的過程其實是不同的視角相互碰撞、激發、擴充套件的過程。重合度過高,代表彼此雖然都很認同對方的觀點,但透過交流進行相互學習的意義就會比較小。重合度過低,則缺乏交流的基礎,難以達成共識,同樣難以達到透過交流相互學習的意義。

當然,這一點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一個人能夠始終保持“空杯”的心態,那麼就可以更好地學習不同視角帶來的知識、觀點和智慧。

同時,領域是無限的,角度、廣度、深度和維度也是無限的,即使一個人願意保持“空杯”的心態,假如沒有任何基礎,也是難以學習的。就像給小學生講微積分一樣,再怎麼講他也聽不懂。雖然筆者已經一把年紀了,對於微積分也同樣聽不懂。世界就是如此地奇妙,微積分的世界,對於筆者來說,相當於另一個宇宙裡的世界。

以前人們常說,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業即是不同的領域,不同的領域即是不同的世界。看似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世界。而所有不同的世界,都對應著不同的視角。

視角是無限的,不同領域、角度、廣度、深度、維度的視角,呈現出了不同領域、角度、廣度、深度、維度的世界。對於同一個生命來說,不可能窮盡所有領域、角度、廣度、深度和維度的世界,即使歷經億萬年也無法做到。

但智者亦有智者的“通達之道”,這“通達之道”是什麼呢?下面將選擇一些非常優秀的有代表性的文化並結合視角學的思想進行闡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