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都是我們心中的幻相,那麼這顆心是我們平時能夠思維作用的這顆心嗎?我們又如何觀照自己的心,如何認知妄念與真心的區別呢?
我們所說的心,其實就是我們平時能夠思維作用的這顆心,但不是思維的工具——大腦,也不是思維的內容——思想、念頭,把大腦、思想、念頭等當成真心,並不是正確的認識。
這裡涉及到體、相、用的問題。
我們用大海與浪花來做比喻:大海平靜的的狀態,就相當於我們的真心,浪花湧動的狀態,就相當於真心表現出的動態的現象。
大海是體,即本體,浪花是相,即現象,大海能夠生起浪花的能力和作用,即是用。
那麼,如何才能找到真心呢?
當我們開始尋找生命的真相時,就已經走上了尋找真心的路。
當我們與佛結緣,並皈依佛陀與佛陀的教法時,就走上了尋找真心的正確道路。
我們需要謹記佛陀覺悟後的教導:眾生皆圓滿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所以其實我們的真心與佛陀之心,本無區別。
這樣,我們就可以按照佛陀的教導,不斷修行自己的心,直到真切地體認到自己的自性本心。
為了認知到真心,佛陀在不同的場合,針對不同的人們講說了很多種方法,佛經中說,人有八萬四千種煩惱妄心,佛有八萬四千種法門來對治這些妄心,妄心熄滅,真心即現。
我們在這裡是無法討論這麼多種方法的,所以我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修行方法,供大家參考。
因為心是無形的,所以很難直接說清楚,但我們可以用比喻來說清楚。
分別心的心體,如果不是真心,難道還會是其它的什麼心嗎?
但我們也不能把分別心直接等同於真心。
比如別人喊了你一聲,你聽得見嗎,會答應嗎?
你聽見並答應的那個瞬間,難道不是真心的作用嗎?
真心時時都在發生作用,何曾有一刻離開過我們?我們為什麼不能在當下來認識真心呢?
我的感悟分享,全部來自於自己觀照內心的體會。
比如,如果在情緒生起的時候覺察到了它,並且去觀照它,它就會自己消散,但如果沒有覺察到它,就會被它帶著走,生起更多的妄念。
而當我們陷入思辨時,其實已經遠離了當下的真心。
真心,也被比喻為“月亮”。
一切語言,都只是指月之手。
但在指月之前,還需要先看見“月亮”。
有道友說,“月亮”永遠在那裡,但是我們的眼睛沒睜開。
我們眼睛的睜開了,也看不見“月亮”。因為那個“月亮”沒有任何形象。要看見“月亮”,需要睜開“內心智慧的眼睛”。
但如果沒有月亮的作用,我們根本無法聊天。
所以,需要方法去發現它。
我們之所以無法發現它,就是因為有一個“我”擋住了它。
有道友說,知道它存在,和發現它不是一回事;或者說知道它更全面更廣泛的存在,和最終發現它不是一回事。
的確如此,只有發現它的人才知道有沒有發現它。
就像吃沒吃過榴蓮,榴蓮是什麼味道,只有吃過的人才知道是什麼滋味。
願所有的眾生都快點發現它。
可是我說,我真的發現了它呢?
從發現它到圓滿的成為它,還有非常漫長的路要走,但如果沒發現它,你要向哪裡走呢?
對於月亮,我已經沒有任何的疑問了。
我也清晰地看到了如何才能圓滿地成為它。
所以我也還在每一個當下,不斷地清淨自己,不斷地走近那月亮。
為什麼我們看不見月亮呢?因為妄念的陰雲遮住了它。
就像有位朋友說的,月亮一直存在,但我們就是看不見它。
有一種場景,叫水清月現,當我們的妄念停息下來,就會驀然發現,月亮,一直在那裡,一直朗然光明。
如何才能停下我們的妄念呢?
所有的修行法門,都是為了息止妄念而達到真心自現的目的。
某位朋友說的皈依、戒律、禪定,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唸佛也是很好的方法,觀心也是很好的方法。
所有的方法,都是為了讓我們穿透烏雲看見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