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對世界的再認識
以觀照世界為起點,當視角一步步地不斷昇華和超越,乃至於最終在自己的生命中照見超級視角之後,重新再來觀照映現在超級視角中的世界,“世界”似乎又改變了“樣子”。
可以說,以超級視角為本體而呈現出的視角、視界和世界,本來就沒有固定不變的樣子,因為視角會變化,視界會變化,世界亦會變化。
若將超級視角比喻為一面無形無相的鏡子,那麼,所有的“世界”則都是映現在此鏡子之中的影像。
“超級視角”,沒有任何實質、實體,映現在“超級視角”中的“世界”,同樣沒有任何實質、實體。這其中只有“覺”在“感知、認知、覺知”著一切——包括“超級視角”和“世界”。
本質上而言,正是“覺”的“體驗”,構成了“世界”——色聲香味觸法,哪一種不是體驗呢?而所有的體驗,都是隻是一種“鮮活變化的感覺”。感覺是念念遷變的,一直一直在變化著——甚至可以說,正是“變化”帶來了“體驗”和“感覺”。
試想,如果一切突然停止了變化——注意,是一切哦,包括世界,也包括生命,包括生命所有的感官、感覺、體驗等等全都停止了變化,那會怎麼樣呢?一切都會“消失”。生命會消失,世界會消失,體驗會消失,一切會消失。
所以也可以說,是“變化”成就了一切。其中,最為鮮活靈動、變化無常的就是“感覺”——所有的感覺都會有一個“覺”的“觸點”,比如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等等。因為生命是鮮活的,所以“觸點”永遠在鮮活地變化著,而不會固定在某個地方。
於是,無數鮮活的“觸點”與“覺”相互作用而構成了各種各樣的“體驗”和“感覺”,這些體驗和感覺就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
所以,哪裡有一個“客觀獨立不變”的“世界”呢?
雪漠老師經常說,世界是心的倒影。所謂的“世界”,其實只是我們內心各種感知、認知、覺知的投影而已。
我們來觀想這樣一個場景——所有生命的心都是一個無形無相、沒有實體的空鏡子,所有生命感知的世界,都是映現在此空鏡子中的影像。生命的所有經歷,其實就是生命為自己設定了一個個非常特別的“自我”的角色,然後這些角色就開始演繹一場又一場的故事。而不管生命扮演的角色是什麼,經歷的故事又如何,也不管生命在其中體驗了多少數不清的生老病死、愛恨情仇、悲歡離合,但從始至終,那個無形無相、沒有實體的空鏡子從來都沒有變過,只是映現在其中的影像來來去去,生生滅滅,一直在投影著看似不同但本質並無不同的故事.......
這看起來如此不可思議的“場景”,在覺者的眼中,遠比人們通常所感知到的“世界”更加真實。
所以,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世界。
然而,不管是“心”,還是“世界”,究其本質,終究了不可得。
世界在變化,心也在變化。一個生生滅滅、快速變化的“心”,想要抓住一個生生滅滅、快速變化的“世界”,就好像秋風吹起的水波,總想抓住陽光投射在水面上的粼粼波光,又如何能抓得住呢?
因此,徹底看清“心”與“世界”皆了不可得的真相,就不會再妄想抓住什麼,而是隨順一切因緣變化,靜靜地體驗,靜靜地感受,靜靜地欣賞,生命就可以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自在、自由、解脫。
當“心”獲得了究竟的自由,就會擁有一雙超越的慧眼——或者說,當心擁有超越的慧眼,就獲得了究竟的自由。這時,我們還會有一個發現——透過開啟新的“視角”,就可以開啟新的“世界”。不再被錯覺和假象欺騙的心靈,因徹底打破了一切侷限而有了更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可以更加自由地創造“心”中的“世界”——你可以依你的“心”而創造出與眾不同的精彩世界。
從此,你的世界你做主——既然一切都是一場夢,那就自由地創造更美好的夢,同時在夢中保持清醒而不迷,順便喚醒與自己有緣的生命——讓他們從迷失於幻相的痛苦、煩惱和生死輪迴的夢境中醒來,一起創造更善美、更快樂、更清涼的“世界”。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