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道家智慧:坐忘(2 / 3)

小說:明空心語 作者:明空如月

態。然後在此基礎上深入地觀照,觀照什麼呢?觀照“心靈的整體狀態”,然後再進一步觀照這個“整體狀態”的“性質”。注意,這時已經沒有了雜念的干擾,整個心靈呈現為無邊無際的靜寂的“虛空”。觀照的物件,即是此“無邊無際的靜寂的虛空”。那麼觀照哪些內容呢?重點觀照以下這些內容:

●此無邊無際的靜寂的“虛空”,有實體嗎?有實質嗎?有形體嗎?有形相嗎?深入觀照,直到確定無疑。

●此無邊無際的靜寂的“虛空”,有生滅嗎?有來去嗎?有增減嗎?有垢淨嗎?深入觀照,直到確定無疑。

●此無邊無際的靜寂的“虛空”,有邊界嗎?有邊際嗎?有內外嗎?有大小嗎?深入觀照,直到確定無疑。

●此無邊無際的靜寂的“虛空”,有名字嗎?有性別嗎?有年齡嗎?有善惡嗎?深入觀照,直到確定無疑。

將這些內容全部觀照清楚之後,接下來要更進一步地深入觀照,此“無邊無際的虛空”與“觀照”本身的關係,一邊觀照一邊深入體悟——

●此時此刻,此無邊無際的靜寂的“虛空”,正在“觀照”著此無邊無際的靜寂的“虛空”,能觀即是所觀,所觀即是能觀,無二無別。

●深入體悟,此無邊無際的靜寂的“虛空”,正是映現在“觀照”中的“相”——自己照見了自己的“虛空相”,此“虛空相”同樣是需要“離形”之形、“去知”之知。超越此“虛空相”之後,無以名之,暫且假名曰本心。

●深入體悟,此本心本自具足能觀能照之性——此能觀能照之性,非從他來,非從他生,本自具足。

●深入體悟,此本心其體如虛空,無形無相,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垢無淨,無增無減,無善無惡,無名無姓,其能觀能照之性亦如是!

●深入體悟,此本心,本自離形(超越一切相),本自離知(超越一切概念、名相),體如虛空,其性光明、靈明、空明、妙明!

●深入體悟,此本心,超越時間,超越空間,不在時空之內,而時空,僅僅是呈現在此本心之中的“時空相”!

●深入體悟,個體生命之相,唯是此本心所化,只因不明本心,而呈現出個體生命之相——所有的“你”“我”“他”,皆是如此。

●深入觀照並體悟,本心本自無“我”,只是執著於個體生命之相時而錯認為“我”,或以身體為“我”,或以感官為“我”,或以“分別妄想顛倒之心”為“我”。而當所有這一切的真相大白之時,唯有“同於大通”之本心赤裸呈現,離一切相,離一切名,離一切言,卻可以匯通天下、匯通一切、同於大通、通於大通、無所不通。

同於大通

同,即心與道合,以道心為心。

大,即大道。大道周遍一切,無所不包,名之曰大。

大通,即道通。道通天下,通達一切,無所不通,無有其餘。

同於大通,即人合於心,心合於道,以道心為心,以道眼為眼,遍觀一切,遍照一切,遍通一切,遍達一切。以道眼觀天下,天下無不是道,在在處處皆是道之顯化,而道之本體卻永遠無動無搖,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增無減,亙古如是,從未改變。

此謂坐忘。

坐者,定也,即在道中坐定,與道合一,同於大化。

忘者,分別心亡之意也。分別心亡,無分別智生,性智圓明。

以“觀”為主時,也有容易悟入歧途之處。

比如執著“靜寂”“虛空”等相,將空明覺性錯誤地執著為“大我”“神我”,以及如果沒有老師指導,其觀照與體悟不夠深入、全面等等。

因此不管是以“定”為主,還是以“觀”為主,都需要避免在一些細微之處誤入歧途。而這正是“師”的重要作用——傳道、授業、解惑,透過對學生有針對性的深入指導,從而使學生避免走入誤區——有的時候,這種誤區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來。

藉此機會,特別向雪漠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頂禮雪師!感恩雪師!

解讀完了“坐忘”之後,我們再來看看“視角”訓練與“坐忘”訓練的關係。

視角學堅信,所有的心性訓練,同時也是視角智慧的訓練。隨著心性智慧訓練的不斷深入,生命視角也在不斷深入。心性智慧訓練達到一定境界之時,生命視角的智慧也會同步達到一定境界。有的時候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生命視角的智慧達到了某種境界,心性智慧才達到了某種境界。

為什麼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