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障礙,是什麼呢?人慾。人慾,即是物慾、物累、習氣等。所以宋代的理學家們提倡“存天理,去人慾”,乃至到後來進一步發展成了“存天理,滅人慾”。任何一種好的思想,都需要遵循“中庸之道”,一旦極端化,就會產生弊端。特別是對於生命的修行,必須是一種由內外發的自我生命實踐,而不是一種來自外力的強迫和約束。但是一種文化一旦成為人類主流文化,就必然會形成社會化的力量,反過來作用於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這時,就更需要保持文化的鮮活性,時時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而不能因循守舊,更不能刻板固化,否則就會成了阻礙人類文明發展的障礙。
革除意義上的格物,亦可以解作“但盡凡心,莫求聖解”——“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而在超級視角的訓練中,革除即是格舊,即革除原有陳舊的視角。同時進行布新,即樹立新的視角——超級視角。除舊與布新同時進行,而且以布新為主,布新的同時,自然也就除舊了。這時的【格物】就有了全新的內涵——革故鼎新。
對於超級視角的訓練而言,時時學習、聽聞、實踐超級視角的智慧,致力於安住於超級視角,並以超級視角的智慧應對一切,即是最好的【格物】修行。這時,所有一切物,皆是超級視角觀照下的物,而超級視角本自超越於物,不染於物,一切物皆可為超級視角之所用,用而無執。
4、開創。
開創什麼?開創新心、開創新物。古人曰“天工開物”,又曰“開物成務”。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人類不斷開拓創新的歷史。在完成了【感格】【窮究】【革除】之後,還需要【開創】——開拓創新,才能使【格物】之修行達於“至善”。
開創新心,即是開創新的視角、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文化、新的文明。
開創新物,即是開創新的視界、新的事物、新的世界。
如何開拓創新?一切不離視角,開啟新視角、拓展新視角、創造新視角,就可以開啟新世界、拓展新世界、創造新視角。一切創新,從視角開始。
在《大學》中,【感格】【窮究】【革除】都可以歸之於【明明德】,而【開創】則可歸之於【親民】、【新民】。只有這兩方面都達到了圓滿,才是儒家修行至善之境界。
對於此【開創】的過程,筆者名之曰【自新之道】。
自新之道,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方面是【返本歸根、革故鼎新】,另一方面是【繼承、蘊育、發展、創新】。前一方面側重於【心】同時達於【物】,後一方面側重於【物】同時達於【心】。前面說的【感格】和【窮究】,相當於【返本歸根】的修行,【革除】和【開創】則相當於【革故鼎新】的修行。而所有的學習、修行、實踐,同時也都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蘊育、發展、創新】的過程。這個過程首先發生在我們生命的內部,然後逐漸外化為我們的語言、行為以及生活實踐和社會實踐。
將以上四個方面統合起來,一以貫之,而以超級視角為主體,為本體,為核心,進行學習、訓練和實踐,即是超級視角之【格物】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