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楊豐信心滿滿地接住了書。
董志張和徐幹欲言又止,這事,楊豐自己都毫不猶豫答應了,他們再說什麼,不都顯得多餘嗎?
與此同時。
謝弼正在一處距離車隊不遠的樹蔭下,與人密談。
“中衛將軍親身至此,桓公處誰當重任?”
謝弼向桓志請求精銳支援,卻沒想到,帶隊前來的,竟然是桓志親自從卒伍中提拔起來的中衛將軍孫秀!
孫秀原本出身貧賤,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能寫。
全靠桓志賞識,親自傳授他修行法門。
於是孫秀也對桓志忠心耿耿,無論桓志到了哪裡,他都是貼身保護,極少看到他不在桓志身邊。
而且,孫秀的修行天賦可謂極佳,據說他所修法門也是來自季漢丞相諸葛亮,為法家軍律之術,煉卒伍為陣,以虎符為中樞,只要麾下軍士足夠,修行起來幾乎沒有關礙。
修為長進速度快,且修成之後威能極強。
除去無關長生之外,沒有缺點。
這法家軍律之術,在諸葛丞相手中大放異彩後,魏國也緊急蒐羅法家遺書,同樣以軍律之術抗衡。
蓬萊君桓志現在也將這些新興法門,得到了手中。
而此人到來,鎮壓三姓的事情,就無須謝弼親自配合了。
恰好,可以在謝弼離開北海,三姓必定鬆懈的時候,加以突襲!
中衛將軍孫秀看起來沒有什麼與謝弼閒聊的興致,隨意道:“君上身邊不勞太守掛心,太守這裡要對付的都有誰?一起說了,免得本將浪費時日,快些解決,才是真的關心君上安危。”
謝弼心中暗罵孫秀小人得志。
不過是個再下賤沒有的軍戶出身,也敢對士族無禮!
但在臉上,可不能帶出來。
小人得志,那也是得志了。
謝氏、孔氏為代表的一部分士族門閥,眼下正是與桓志合作的密切期,大家要藉著新政、新法門的東風,進一步分割蓬萊道洲有限的利益,在沒有把利益分割到手,消化乾淨之前,都不能翻臉決裂。
謝弼臉上掛住假笑:“將軍忠於王事,令人佩服!如此,謝某也不贅言,請將軍打破北海郡粱、陰、杜三姓莊園,謝某幕中掌書記粱籍,可為將軍指引內情,除此三家之外,則是學宮!”
學宮!
那些學子,謝弼本來是願意利用起來的。
假如徐幹病亡,學宮中大多出身庶孽、寒門、貧家的學子,除了謝弼這個太守,還能依靠誰呢?
謝弼只需要付出極少量的糧食,就可以收穫大批具備相當文化知識的人才的支援,將這些人充實到北海郡和白檀郡的府衙基層當中,謝氏的統治將更加穩固。
但此前的設想再好。
如今徐幹不死了,而且對他謝弼暗存不滿。
那麼接下來,謝弼很難從學宮學子身上獲得支援不說,還要反過來拿出精力,對這批人進行分化、鎮壓。
一來一去,付出與收穫,完全不成正比。
更何況,陳仲這個危險人物,救治染疫學子,又找到了有效的治疫藥物,那些學宮學子必然會將陳仲視為偶像,接下來,他們到處傳揚陳仲的名聲,已是定局。
此事,如何能忍!
故而,與其留著學宮鬧心,不如趁此機會,一併除去!
當然,讓孫秀這莽夫屠戮學宮,可謂一石二鳥。
屠殺手無寸鐵的學子的惡名,謝弼都不敢背。
而孫秀只要那麼做了,即便他現在得志,是桓志親信,其他人的指責議論,很可能不會給他造成什麼麻煩,但這種忌恨積累起來,總有一日會爆發,那時候,無需謝弼做什麼,這個敢於輕視士族,得罪謝弼的傢伙,也將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
“學宮?”
孫秀也不是傻子,當即反問。
謝弼卻是毫無心思被人看穿的惶恐,反而進一步道:“正是學宮!我奉桓公密旨,暗查喬氏藏寶,有線索指向學宮。只是學宮有徐偉長名望鎮壓,其中學子對郡府桀驁不服,謝某一直不得機會詳查。”
喬氏離開北海郡後,便有小道訊息流傳,說喬氏給他們自己佈置了退路,假如在朝廷發展不順利,就會退回北海,而那退路,便是一處價值巨大的藏寶!
絕大多數人都將此事視作無稽之談。
士族門閥,要佈置退路,只需要留下一支族人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