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方向都有轉到。
示意安靜。
以他的修為,周邊人群的心緒變化,哪裡逃得出感應去?
將眾人的一切異樣情緒都鎮壓下去之後。
襄公矩長吸一口氣,用仍舊顯得因激動而顫抖的聲音問道:“子正,老朽見你鬚髮生黑,氣血勃發如壯年之象,這可是你當年所言之道……”
說到這兒,襄公矩不得不停頓,他太激動了!
好一會兒才又勉強抑制住心緒。
“你、你,走通了?”
陳仲微微點頭:“身如枯死、心如死灰,得聞真天籟也。”
身如枯死是退病,心如死灰是坐忘。
身心相合,同至極處,置之死地而後生,才是真真正正,完完全全的感應,也是道家所言之“築基”!
襄公矩聞聽此言,頓時老淚縱橫!
圍觀眾人完全傻了。
這兩個人到底在說什麼?
此間唯有叔孫無忌等寥寥數人,暗中思索,猜到了原因。
叔孫無忌是知道陳仲所走道路,因而猜測,襄公矩雖說是被尊為“平原仙翁”,是當世距離仙道最近之人,可他仍然是前路斷絕了!
陳仲的道路,艱難至極,但如今果然得到實證,那麼就極有可能意味著斷絕的前路,出現了那麼一絲繼續向上的曙光。
襄公矩因此而激動垂淚,則說明,此老果然是一位純心求道的高士,無愧於這麼多年的名望。
而除去叔孫無忌這個對陳仲道路較為熟悉的,便是幾名知曉傳言的大修士了!
傳言中,揚子以王充《論衡》補《太玄》疏漏,又特意著述《法言》,由此使得《太玄》大成。
而《太玄》的大成,可不僅僅使得附屬於它的卜算之術威能大增。
更為關鍵的是,大成《太玄》蘊藏著“大成法門”!
該法門由揚子最看重的次子揚仲烏推衍而得。
但後來,揚子的長子伯進,次子仲烏均因“大成法門”而夭亡。
這使揚子晚年精神遭受打擊,直接導致他的殞命。
從那之後,“大成法門”就只是傳言中的法門,而太玄一脈仍舊沿修舊法,無人再去嘗試。
數百年過去,“大成法門”如果是真的,而且還存在著,那就只能是從桓榮傳到了襄公矩手中。
如今,陳仲道法突破,引得襄公矩當眾失態。
不能不令人浮想聯翩!
或許,傳言中的“大成法門”,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