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孫無忌頗為無奈,當年陳仲一心一意要做個豪俠人物,說什麼秉直道而行,與叔孫無忌信念不甚相合,兩人雖則親如兄弟,但也只能分道揚鑣。
沒想到數十年後重聚,陳仲倒是不再把將自己限制在儒家、太玄的條條框框裡了,卻又念起了道家的一套——聽著好像有道理,但實際上拿來做事,哪哪都沒道理!
總之是又不對路了!
就在這時,忽聽一道雖然溫潤,但卻飽含滄桑的嗓音在近處響起。
“子正,多年未見,風采更勝往昔了!”
陳仲與叔孫無忌抬頭,竟是襄公矩親自來了!
襄公矩身後還跟著許季山,以及那些得了他們副席位置的青壯年士人們。
以襄公矩的年齡,以及在當今蓬萊道洲士林之中的威望、地位。
他主動來向陳仲問好!
即便是以陳仲幾十年來歷練的心境,也覺得此番禮遇受之不起。
陳仲忙站起身,向著襄公矩肅拜一禮,口稱“純仁公”。
這卻是當年揚子病亡,僅有桓榮為之送葬。
桓榮將揚子遺體送至揚子家鄉平原郡,而後便親自負土為墳,埋葬恩師。
當時年僅十歲的襄公矩收集柴草,見到桓榮漏衣寒食,十分可憐,於是先以柴草贈與桓榮取暖,後又一連三十日,幫助桓榮取土壘墳,毫無怨言。
桓榮稱讚襄公矩乃“天生純仁”,將其收為弟子。
桓榮去後,世人開始尊稱襄公矩為“純仁先生”,隨著他年齡增長,“純仁公”、“純仁翁”也多了起來。
時至今日,後輩青年,則多以“平原仙翁”稱呼襄公矩。
當世久無真仙,尊之為仙者,意指此人距離仙道最近。
如此殊榮,遍天下也無幾人。
襄公矩待陳仲施禮罷,便急不可耐發問:“子正,老朽厚顏,有一事懇請指教!”
此話一出。
周圍盡皆安靜。
不可置信!
平原仙翁,襄公矩!
他說,他有事情要請教別人?
誰有這個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