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逢故友茅廬一言志(2)(2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家殘留的原典被融合為《五行白虎通》,可說是當世集大成之作,被所有修士都寄予厚望。

《五行白虎通》從天地開闢之前,解釋到了國家、個人的一切禮儀制度、生活準則,而且表面看起來確實可以自圓其說。

但時至今日,數百年過去,仍舊沒有任何一名修士,憑藉《五行白虎通》重開仙道。

可以說,當下哪怕是再相信五行論的修士,也開始對《五行白虎通》將信將疑了。

然而,《五行白虎通》畢竟是可以自圓其說的。

而其它的,質疑它的種種觀點,則難免顯得散亂不成體系。

哪怕是後漢時,大修士張德平以數算之法,明確得出——諸天星辰繞地而行,各種天象變化,都是因為星辰執行軌跡而有規律出現的,並非是因為天命與人世感應,向人們揭露祥瑞、災厄的結論。

卻也仍舊無法從根本上,徹底推倒《五行白虎通》。

說白了,就是直到現在,也沒有出現一種公認的,可以替代《五行白虎通》的修行法門。

所以,哪怕再有懷疑,董志張這些修士,在論道時,往往也仍舊以《五行白虎通》做為自己的觀點基礎。

陳仲當然也沒有能力拿出一套完整的法門,來替代《五行白虎通》。

故而,並不與董志張爭執。

“天命或在,然我輩之於天地,亦不貴於草芥、不賤於塵埃,止一芻狗耳。故曰,天命於我非可制、順者也。”

陳仲不疾不徐,娓娓而言。

“我嘗遊於長州道,與嵇叔夜訪竹,聞‘人無志,非人也’之論,深以為然,人之為人而非草木者,豈非有無志氣之別也歟?人而有志,乃知聆大音、修細行、求天道,故曰,修行之先,或在立志。”

董志張顯然沒想到陳仲論道,不講天地由來這些事關根本的大道理,居然一下子收縮到了“立志”這樣的個人小事上來。

立志。

凡是秉承儒家學問計程車人,誰不是在啟蒙的時候,就被教導要立志了呢?

陳仲的說法,簡直比老調重彈還要老。

但是,陳仲做為突破了感應的大修士,特意鄭重其事地講“立志”。

其中沒有深意?

真要這麼想,董志張就是個傻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