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些可以做到好,但還要做到更好,比如從“親仁”到“仁”,要做到更好,就是修行者應當秉持的志向了,也是恰當的修行追求。
盧毓將以上這些,用形名說的入道第一次第的名稱,做了總結——孝廉卓異。
而隨著盧毓的講述。
曲祥峰的那株柏樹,一如年老成精,山中狐狸、兔子、蛇、獾等等小獸,開始匯聚於柏樹周圍。
以陳仲修為,單純目力本是不可能將這些細節一一觀望清楚,但有這幾日在十三塊前人拓刻的祖師遺痕前的收穫,不動聲色間,陳仲已施展了增強目力的小法術。
柏樹下,小獸們好似初開蒙的幼童,圍坐成了一圈,隨著風吹柏枝,也紛紛搖頭晃腦。
不久,便有狐狸離開,于山間撿拾野果,返回巢穴送給父母。
這不是孤例,柏樹下的小獸一個接一個離開,做著類似的事情。
但山中並不是每一頭野獸都受到了“教化”。
一頭狼殺死了蛇,卻並不吃它,而是帶著蛇的屍體肆意奔跑,耀武揚威。
很快,它經過了柏樹身旁,頓時被破土而出的根鬚抓住。
隨後,一頭頭小獸出現在周圍,它們全都沒有狼那麼強大,但卻將狼圍在當中,死死地盯著它。
狼在極其不安中,被嚇死。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謂之賢良方正也。”
隨著盧毓的話,隨著狼的死亡,祥曲峰的氣息驟然一變,並不是被盧毓分出的氣息改變了,而是受到了柏樹變化中的氣息的帶動,一種無形的,難以言喻的規則加諸在了柏樹周圍的萬事萬物上!
那些規則,便是“成精了的柏樹”,教導給諸多小獸,同時小獸們也正在遵守的“道理”。
陳仲皺起了眉頭,盧毓的手段,確實出人意料。
不過,盧毓現在展現的,只是影響尋常的樹木、山石、野獸,看起來固然玄妙,但他的規則還只是他的一廂情願。
如此大費周章的手段,別說能不能影響修士,就算是性靈健全的人,都未必會被他改變成他想要的樣子。
引用先師言語雖好,卻未必有用。
就在這時,祥曲峰上,已然又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