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三言志乾心論道(3)(2 / 2)

小說:乾心論道 作者:客笑而還

承先一時卡住,急得小腹傷處幾欲崩裂。

陳仲笑著擺手。

說起來,他把王承先的法術,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掰開了揉碎了這麼講。

而且還沒有事先取得王承先的同意。

這是非常犯忌諱的事情!

一個不好,今後這法術就是人人皆知其破綻,苦心創制之人,再也無法藉助其力。

但王承先此刻卻根本沒有想這些。

陳仲知道,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子欲知失之何哉?”

王承先瞪圓了眼睛,連連點頭,唯恐不夠快,不夠多,不足以表現他的願意!

陳仲當即右手一揮,三口散做氣狀的鈞平,登時化合為一,歸入腰間劍鞘。

而陳仲右手,已是執住王承先手腕。

“還不施術?”

王承先聞聲,幾乎本能地施展法術。

另外兩個略顯虛幻的身影,自他背後走出。

便見三個王承先,面上紛紛露出喜怒哀樂,諸般情緒。

再一轉眼。

原本三個王承先,三種截然不同的氣質,全然歸於平和,外人竟是看不出什麼分別了。

三個王承先同時露出驚歎、感激之色,對著陳仲大禮下拜:“多謝陳公,我懂了、我懂了!”

王承先懂的,甚至不止是這“一炁三化”之術的問題所在,更有他運化五德氣運,卻不能時時施展的問題在哪裡!

陳仲收回手來,微笑著,受此一禮。

餘下眾人則都滿臉好奇。

怎麼做到的?

陳仲待王承先稍稍緩解了激動的心情後,方才開口。

“宛郡何鹹,字汝吉,獨闢體用一說,王小郎曾於檀德臺上,言及‘體無’、‘用妙’,當自何汝吉體用說而來,然否?”

王承先點頭應是。

就是從何鹹的體用說發展而來的!

在場眾人,除去叔孫無忌、徐幹、董志張,竟是再無一個聽說過何鹹的,不由得紛紛露出驚訝神色。

他們都在檀德臺上見證了王承先以體無之說,將許季山在學問上擊敗的那一幕。

開創出如此了得的學說的何鹹,怎麼會從未聽說過呢?

陳仲繼續道:“何汝吉天縱奇才,亦為天所妒,壽止十六。”

原來如此!

眾人無不惋惜。

不過,陳仲今日目的,並不是要慨嘆何鹹。

“體無,體會、感悟,檀德臺上,是做此解否?”

陳仲發問。

眾人盡皆點頭。

沒錯啊!

王承先當時就是這個意思,大家也是這麼理解的。

而此刻,王承先羞愧得不敢抬頭。

只聽陳仲道:“非也!體用之說,用為表,體為裡;用為末,體為本。體會、感悟,實乃體用之用,用諸家之妙之法。而欲得真妙,則必有‘體’!王小郎,失之於此耳!”

體,指的不是體會,而是“本體”,指的是“核心”、“本原”。

王承先,就是弄錯了這一點。

他的“一炁三化”、運化五德,沒有核心、本原,純粹將各家之妙強行牽連,故而破綻百出,不能運用自如,於陳仲望氣術下,毫無秘密可言。

陳仲旁觀一次,就能模仿,甚至施展出來比王承先這個開創者還要強,原因便在於,陳仲有“體”!

陳仲以“道”為體,修為境界固然不足,但以真氣為體,以志為體!

如此方得化諸家之妙於一身。

而陳仲,之所以說著大道法門,說著接下來天下修士該選擇什麼樣的道路的時候,忽然轉來講起了王承先法術。

其原因,便在於,陳仲要藉此,點明何為求道之“體”,明悟此事,“用”誰家之妙,還會成為問題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