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心懷畏懼,託病不朝。太后使內人問之。時宮婢出入,多能有所譭譽,其耆宿者皆稱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聞,詬之曰:“汝我家出,爾敢爾邪!”婢怒,還說康詐疾而言不遜。太后遂免康官,遣歸國,絕屬籍。
永寧二年二月,寢病漸篤,乃乘輦於前殿,見侍中、尚書,因北至太子新所繕宮。還,大赦天下,賜諸園貴人、王、主、髃僚錢布各有差。詔曰:“朕以無德,託母天下,而薄佑不天,早離大憂。延平之際,海內無主,元元□運,危於累卵。'一'勤勤苦心,不敢以萬乘為樂,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違人負宿心,誠在濟度百姓,以安劉氏。自謂感徹天地,當蒙福祚,而喪禍內外,傷痛不絕。
'二'頃以廢病沉滯,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加欬逆唾血,遂至不解。存亡大分,無可柰何。公卿百官,其勉盡忠恪,以輔朝廷。”三月崩。在位二十年,年四十一。合葬順陵。
注'一'說苑曰:“晉靈公驕奢,造九層之臺,國困人貧,恥功不成。令曰:‘左右諫者斬也。’荀息乃求見。公曰:‘諫邪?’息曰:‘不敢。臣能累十二博澙,加九雞子其上。’公曰:‘危哉。’息曰:‘復有危於此者。公為九層之臺,男女不得耕織,社稷一滅,君何所望!’君曰:‘寡人之過。’乃壞臺焉。”
注'二'內外謂新野君薨及和、殤二帝崩也。
論曰:鄧後稱制終身,號令自出,術謝前政之良,身闕明闢之義,'一'至使嗣主側目,斂衽於虛器,'二'直生懷懣,懸書於象魏。'三'借之儀者,殆其惑哉!
'四'然而建光之後,王柄有歸,'五'遂乃名賢戮辱,便孽黨進,'六'衰斁之來,茲焉有徵。'七'故知持權引謗,所幸者非己;焦心恤患,自強者唯國。'八'是以班母一說,闔門辭事;'九'愛侄微愆,髡剔謝罪。'一0'將杜根逢誅,未值其誠乎!'一一'但蹊田之牛,奪之已甚。'一二'
注'一'前政謂周公也。闢,君也。尚書曰“朕復子明辟”,言周公攝位,復還成王。今太后不還,故曰闕也。
注'二'器謂神器,諭帝位也。
注'三'象魏,闕也。直生,杜根等上書,請太后還政。
注'四'借猶假也。殆,近也。言太后不還政於安帝,近可惑也。
注'五'太后建光之中崩,歸政安帝。
注'六'帝寵用乳母王聖及其女伯榮,出入宮掖,通傳奸賂,太尉楊震及鄧騭等皆被中官譖誅也。
注'七'斁,敗也。安帝臨政,衰敗逾甚,故曰有徵也。
注'八'言執持朝權以招觽謗者,所幸不為己身,唯憂國也。
注'九'太后兄大將軍騭,以母憂上書乞身,太后不許,以問班昭,乃許之。語見昭傳也。
注'一0'太后兄騭子鳳受遺事洩,騭遂髡妻及鳳以謝天下。語見騭傳。
注'一一'誠,信也。言未為太后所信。
注'一二'左傳申叔時曰:“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此喻杜根。上書雖曰有罪,太后殺之為過甚也。
校勘記
三九八頁四行女御*'掌'*□於王之燕寢據今本週禮補。按:前後皆有“掌”字,明此脫。
三九九頁八行宮備七國按:文選“宮”作“官”,李善注謂當秦之時,凡有七國,秦並其六國,故內職皆備置之,而爵列八品焉。據此,似李所見本作“官”,而章懷所據本則作“宮”也。
四00頁八行而防*(閒)**'閒'*未篤據汲本、殿本改。
四00頁一六行唯秦羋太后始攝政事按:“羋”原鬥“芊”,各本同,今改正。
四0二頁八行真定栆人也按:“栆”當作“焒”,其字□禾,各本皆未正。
四0二頁一三行帝善況小心謹慎按:校補引錢大昭說,謂“善”閩本作“美”。
四0三頁一二行葬於北芒按:集解引汪文臺說,謂御覽百三十七引續漢書作“葬北陵”。
四0三頁一四行數授賞賜刊誤謂案文“授”當作“受”。
四0六頁一四行七歲失父按:袁紀作“十歲喪父”。
四0六頁一五行言及未曾不流涕按:汲本、殿本“曾”作“嘗”。
四一0頁八行*(欲)**'故'*寵敬日隆據殿本、集解本改。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故”舊本作“欲”,李氏改作“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