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而感到奇異,也都欣喜肅然。不十分悲傷害怕。曇遠到了五更天,忽然而死,房子的芬香一直數天不散。
陳秀遠
宋陳秀遠,潁川人,嘗為湘州西曹,客居臨湘縣。少信奉三寶,年過耳順,篤業不衰。
元徽二年七月中,宴臥未寐,嘆念萬品死生,流轉無定,惟已將從何來,一心祈念,冀通感夢,時夕結陰,室無燈燭。有頃,見枕邊如螢火者,明照流飛,俄而一室盡明,連空如晝,秀遠遽興,合掌喘息。見庭中四五丈上,有一橋閣,危欄彩檻,立於空中。秀遠了不覺升之,坐於橋側,見橋上士女往還,衣裝不異世人。末有一嫗,年可三十,青襖白裳,行至秀遠而立。有頃,又一婦人純衣白布,偏環髻,持香花前,語秀遠曰:“汝前身即我也,以此花供養佛故,得轉身作汝。”復指青白嫗曰:“此即復是我前身也。”言殫而去,後指者亦漸隱。秀遠忽不覺還下之時,光亦尋滅。(出《冥祥記》)
宋朝的陳秀遠是潁川人,曾經做湘州西曹,客居於臨湘縣,年少信奉三寶,年齡已過五十歲,忠守信奉而不減。元徽二年七月間,閒居臥榻而未入睡,嘆念萬般死生,輪迴不定,到底將憑那些,一心祈念,希望能感動託夢。當晚天陰,室內沒有燈燭,過了一會,看見枕邊就象螢光蟲一樣的東西,發光飛旋,一會整個屋子都通明,連空中也象白晝。秀遠非常高興,合掌喘息,只見在院子中四五丈之上,有一橋閣,高欄彩檻,立在空中。秀遠一點也不覺得就升上去,坐在橋側,看見橋上的男女往來,衣裝和世人的不兩樣。最後有一婦人,年齡可有三十歲,青襖白衣,走到秀遠前而站住,過了一會又有一個婦人穿著白布衣服,扎著環形髮髻,拿著香花在前,告訴秀遠說:“你的前身就是我,用這個花來供養佛的原因,才能輪迴轉世變作你。”又指著青襖白衣的婦人說:“這就是我的前身。”說完而去。後指的那個人也逐漸消失了。秀遠不知不覺地回到原地時,光也都滅了。
葛濟之
葛濟之,句容人,稚川之後。妻同郡紀氏,體貌閒雅,有婦德。濟之世事神仙,紀亦慕而心樂佛法,常存誠不替。忽一旦方織,俄覺雲日開朗,空中清明,因投梭仰望四表,見西方有如來真形及寶蓋幢幡映天,心獨喜曰:經說無量壽(“壽”原本作“受”,據許本改。)者,即應此耶。便頭面作禮,乃引濟之,亦登時見半身及諸幡蓋,俄而隱沒。於是雲日鮮華,五色燭耀,鄉里備睹,移時方歇焉。(出《冥祥記》)
葛濟之是句容人,葛稚川的後代,他的妻子是同郡的紀氏,體貌文雅,有婦人之德。濟之一世信奉神仙,紀氏也敬慕而更樂佛法。經常守誠而不廢。忽然一天正在織布,不一會就覺得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於是就放下梭子仰望四方,看見西方有如來的真身以及寶蓋幢幡滿天,心裡特別高興地說:“經中提到無量壽佛,就應當是他了。”便迎頭作禮,就祈求引。這時立刻就出現瞭如來的半身和各個幡蓋。不一會就不見了。於是雲日鮮豔,五色照耀。鄉里的人都看見了,一直到他走的時候才停止。
董青建
齊董青建者,不知何許人。父字賢明,建元初,為越騎校尉。初建母宋氏,孕建時,夢有人語云:“爾必生男,體上當有青志,可名為青建。”及生如言,即名焉。有容止,美言笑,性理寬和,家人未嘗睹其慍色,見者鹹異之。至年十四而州闢主簿。建元初,皇儲鎮樊漢,為水曹參軍,二年七月十六日寢疾,自雲:“不振濟。”至十八日,臨盡起坐,謂母曰:“罪盡福至,緣累永絕,願母自愛。不須憂念。”因失聲大哭,聲盡而絕。將殯葬喪齋前,其夜靈語云:“生死道乖,勿安齋前,自當有造像道人來迎喪者。”明日,果有道人來,名曇順,即依靈語,向曇順說之。曇順曰:“貧道住在南林寺,造丈八像垂成,賢子乃有此感應,寺西有少空地,可得安葬也。”遂葬寺邊。三日,其母將親表十許人,墓東見建如生,雲:“願母割哀還去,建今還在寺住。”母即止哭而還,舉家菜食長齋。至閏月十一日,賢明夢見建雲:“願父暫出東齋。”賢明便香湯自浴,齋戒出東齋。至十四夜,於明中聞建喚聲,驚起,見建在齋前如生時。父問汝住在何處,建雲:“從亡來,住在練神宮中,滿百日,當得生忉利天,建不忍見父母兄弟哭泣傷慟,三七日禮諸佛菩薩,請四天王,故得暫還。願父母從今已後,勿復啼哭祭祠。阿母已發願求見建,不久當命終,即共建同生一處。父壽可得七十三,命終後,當三年受罪報,勤苦行道,可得免脫。”問曰:“汝從夜中來,那得有光明?”建曰:“今與菩薩諸天同下,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