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部分(3 / 4)

小說:太平廣記 作者:

他了,後天早晨吃飯的時候來,專門等候招待。”慧蘭就準備了酒肉之類的東西,到時秦王果然來了,侍從很多,不分貴賤站到一起,坐下吃飯很急。秦王對英禪師說:“我已經八十年沒吃飯了。”英禪師詢問其中的原因?回答說:“我活著時候還沒有佛法,在地下被責問到功德之事,我只以放生、體恤孤獨來應付。因為欠缺福德,受罪沒完,今天吃這一頓飯,要過了四十年才能再吃。”就指著座上人說:“這是陳軫,因為太虛偽奸詐。”又指著二人說:“這是白起、王翦,因為殺人太多,受罪也沒完。”英禪師說:“怎麼不朝人索要食物,而自己忍受飢餓呢?”回答說:“好心人太少了,況且其他人又不能見面,我是富貴之人,不能輕易去人間做壞事,所以就到了現在這種地步。”又指著酒肉說:“寺主讓我來,很打擾,非常慚愧。”臨走時對英禪師說:“很對不起禪師,弟子有東西在,應該送給您,城東門通化外尖尖的墳,是我的墓。人們都不知道,胡說是呂不韋墓。”英禪師說:“以前赤眉賊兵挖掘過了,怎麼還能有東西在呢?”鬼說:“賊兵將粗糙的東西拿去了。細軟在裡面,賊兵拿不走,還在。”英禪師說:“我是出家人,沒有用東西的地方,將來也用不著。”英禪師說完,秦王告別走了。

陳 導

唐陳導者,豫章人也,以商賈為業。龍朔中,乃泛舟之楚,夜泊江浦,見一舟溯流而來,亦宿於此。導乃移舟近之,見一人厖眉大鼻如吏,在舟檢勘文書,從者三五人。導以同旅相值,因問之曰:“君子何往?幸喜同宿此浦。”厖眉人曰:“某以公事到楚,幸此相遇。”導乃邀過船中,厖眉亦隨之。導備酒饌,飲經數巡,導乃問以姓氏,厖眉人曰:“某姓司徒,名弁。被差至楚,已來充使。”導又問曰:“所主何公事也?”弁曰:“公不宜見問。君子此行,慎勿以楚為意,願適他土耳。”導曰:“何也?”弁曰:“吾非人也,冥司使者。”導驚曰:“何故不得之楚?”弁曰:“吾往楚行災,君亦其人也。感君之惠,故相報耳。然君須以錢物計會,方免斯難。”導懇苦求之,弁曰:“但俟我從楚回,君可備婚錢一二萬相貺,當免君家。”導許諾,告謝而別。是歲果荊楚大火,延燒數萬家,蕩無孑遺。

導自別弁後,以憂慮繫懷,及移舟而返,既至豫章,弁亦至矣。導以慳鄙為性,託以他事未辦所許錢,使者怒,乃命從者持書一緘與導。導開讀未終,而宅內掀然火起,凡所財物悉盡。是夕無損他室,僅燒導家。弁亦不見,蓋以導慳嗇負前約而致之也。(出《集異記》)

唐朝陳導是江西人,以經商為業。龍朔年中,他乘船去楚地。夜晚船停在江邊。看見一隻船逆流而來,也停在這個地方。陳導就移舟靠近它,看見一人濃眉大鼻好象官吏,在檢查文書,隨從者有三五個人。陳導因同行而相見,就問他說:“您去哪兒?有幸同住這裡。”

濃眉人說:“因為公事到楚地,有幸在此相遇。”陳導就邀請他到自己的船中,濃眉人就隨他過來了。陳導準備了酒菜。酒過數巡。陳導就問他姓名?濃眉人說:“我姓司徒,名弁。

被差往楚地,充當使者。“陳導又問:”辦什麼公事呢?“司徒弁說:”你不該問,你這次出來,千萬不要在楚地停留。趕快去別的地方吧!“陳導說:”為什麼?“司徒弁說:”我不是人,是陰間使者。“陳導驚訝地說:”什麼原因不能去楚地呢?“司徒弁說:”我去楚地行布災難。你也是應得災的,感謝你的恩惠,所以才告訴你。但你必須用錢財物品打點,方能免除這場災難。“陳導退切地苦求他。司徒弁說:”只等我從楚地回來,您可準備紙錢一二萬相送,就能免去你家的災禍。“陳導答應,告辭分別了。這年果然荊楚之地起了大火,接連燒了幾萬家,沒有幸存的。陳導自從分別司徒後,因憂慮在心,就乘船回去了。等到了江西,司徒弁也來了,陳導慳嗇成性,藉故其它原因,沒有置辦他許下的錢財。使者生氣了,就讓一個隨從拿封信給陳導,陳導拆開沒有讀完,而家中立刻起了大火。凡是他的財物全部燒光。這晚沒有損害別人家,只燒了陳導家,司徒弁也不見了。這都是因為陳導慳嗇,背叛以前的諾言而造成的。

王 志

唐顯慶三年,岐州人王志,任益州縣令,考滿還鄉。有女美,未嫁道亡,停縣州寺中累月。寺中先有學生停一房,夜初見此女來,妝飾華麗,欲伸繾綣,學生納之。相知經月,此女贈生一銅鏡,巾櫛各一。令欲上道,女與生密共辭別。家人求此物不得,令遺巡房求索,於生房得之。令遺左右縛此生,以為私盜。學生訴其事,非唯得此物,兼留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