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五里餘,闊四五丈,深二丈三丈至五六丈,皆鑿堅石。匠人于堅石之下,得古鐵鏵,長三尺餘,上有“平陸”兩字,皆篆文也。玄宗異之,藏於內庫。遂命改河北縣為平陸縣,旌其事也。(出《開天傳信記》)
天寶年間,唐玄宗因三門河道險要阻塞,漕運受阻,於是命令依傍北山,開鑿山石彎為月芽形河道,而避開湍急水流,名字叫天寶河。每年可以節省運輸民工五十多萬,又沒有船翻沉沒滯留不通的憂慮,天下的人都稱讚這件事。那條河東西筆直,長五里多,寬四、五丈。深二、三丈到五、六丈,都是開鑿堅硬的岩石。匠人在堅硬的岩石下面,得到了一個古代的鐵鏵。長三尺多,上面有“平陸”兩個字,都是篆文,唐玄宗覺得它很奇特,收藏在皇宮的庫房裡。於是命令改河北縣為平陸縣,以表彰得到古鐵鏵那件事。
走 石
寶曆元年乙巳歲,資州資陽縣清弓村山,有大石,可三間屋大,從此山下。忽然吼踴,下山越澗,卻上坡,可百步。其石走時,有鋤禾人見之。各手執鋤,趕至止所,其石高二丈。(出《朝野僉載》)
唐寶曆元年乙巳年,資州資陽縣清弓村的山上,有一塊巨大的石頭,大約有三間屋子那樣大。巨石從這座山上滾下來,忽然吼叫跳躍,下山過澗,還能上坡,大約有一百步。那巨石跑動的時候,有幾個鏟地的人看見了它,他們各自手拿鋤頭,趕到巨石停止的地方。那巨石高有兩丈。
石 橋
趙州石橋甚工,磨壠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月出雲,長虹飲澗。上有勾欄,皆石也,勾欄併為石獅子。龍朔年中。高麗諜者盜二獅子去,後復募匠修之,莫能相類者。至天后大足年,默啜破趙定州,賊欲南過。至石橋,馬跪地不進,但見一青龍臥橋上,奮迅而怒,賊乃遁去。(出《朝野僉載》)
趙州石橋非常精巧,石頭之間的接縫非常均勻細緻,象用刀削的樣子。從遠處看它,石橋就象月初出雲的彎月,汲飲澗水的長虹。石橋上面有欄杆,都是石頭的。欄杆上並列著雕刻的石獅子。唐龍朔年間,高麗國國偵探訊息的人盜走了兩個石獅子。後來又招工匠修建石獅子,卻不能與原來的相似。到了武則天皇后稱帝的大足年間,高麗國默啜攻克趙州定州,賊人想過橋南進。到了石橋,馬跪在地上不往前走,只見一條青龍趴伏在橋上,看見賊人,精神振奮,行動迅速,並且憤怒以待,賊人於是悄悄地逃走了。
石 磨
吳興故彰縣東三十里,有梅溪山。山根直豎一石,可高百餘丈,至青而團,如兩間屋大。四面斗絕,仰之於雲外,無登陟之理。其上覆有盤石,正員如車蓋,恆轉如磨,聲若風雨,土人號為石磨。轉駃則年豐,遲則歲儉。欲知歲之豐儉,以石磨候之,無差焉。(出《續齊諧記》)
吳興故彰縣東面三十里處,有一座梅溪山,山腳下筆直地豎立著一根石柱,大約高有一百多丈,完全是黑色而且呈圓形,有兩間屋子大。周圍都是陡峭的絕壁,仰面看好象高出雲外,沒有攀登的可能。它的上面又有一塊盤石,呈正圓形,象車蓋一樣,象磨一樣不停轉動,發出的聲音象風雨聲。當地人把它叫作石磨。石磨轉得快,這一年就豐收;石磨轉得慢,這一年就欠收。想要知道年歲的豐欠,用石磨來觀測,是沒有差錯的。
釜 瀨
夷道縣有釜瀨,其石大者如釜,小者如鬥,形色亂真,唯實中耳。(出《酉陽雜俎》)
夷道縣有釜瀨,那石大的像鍋那樣大,小的像鬥那樣大,形狀和顏色和真的一樣,只是中間是實的罷了。
石 魚
衡陽相鄉縣,有石魚山,山石黑,色理若生雌黃。開發一重,輒有魚形,鱗鰭首尾,有若畫焉,長數寸,燒之作魚腥。(出《酉陽雜俎》)
衡陽相鄉縣,有一座石魚山,山的石頭是黑色的,顏色和紋理像雌黃石。開採發掘一層之後,就出現了魚的形狀,鱗鰭頭尾,就像畫上的一樣,長有幾寸,用火燒它便出來魚的腥味。
墜 石
伊闕縣令李師晦,有兄弟任江南官,與一僧往還。嘗入山採藥,暴風雨,避於榿樹。須臾大震,有物瞥然墜地,倏而晴朗。僧就視,乃一石,形如樂(“樂”原作“藥”,據明抄本改)器,可以懸擊。其上平齊如削,中有竅,其下漸闊而員,狀若垂囊。長二尺,厚三分,左小缺。色理如碎錦,光澤可鑑,叩之有聲。僧意其異物,置於樵中歸。櫃而埋於禪床下,為其徒所見,往往有知者。李生懇求一見,僧確然無言。忽一日,僧召李生,既至,執手曰:“貧道已力衰弱,無常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