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會里的組織秘書伯特蘭?斯內爾聲稱:“房子正在被燒為平地,而美國總統說,這就是滅火的辦法。”威爾?羅傑斯在寫到總統的時候,用的是同樣的比喻:“全體國民都站在他一邊。即便他做的事情是錯的,他們也站在他一邊。而他正在做的事情,確實是錯的。如果他把國會大廈燒為平地,我們也會歡呼喝彩,並說:‘燒得好,無論如何,我們至少總算點起了一把大火。’” 國會先後透過了幾項立法,顯示了國家的新趨勢,它們分別是:1933年3月下旬證券法,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和1935年的公共事業控股公司法。這一立法網路,限制了用於投機目的的銀行貸款,設定了防止股票操縱的保險裝置,規定了向證券購買者提供充分的資訊,設立了證券交易委員會作為監管者,透過了在1937年末之後所有公用事業控股公司的“死刑判決”——那些“在地理上和經濟上構成了一個完整體系的”除外。所有這些措施,儘管在工商界遭到了激烈的反對,但為存款人和中小投資者提供了更大的安全保證,因此贏得了廣泛的贊成。1940年,作為輔助性的安全措施,出臺了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
。▲虹橋▲書吧▲
第18節:百日新政(4)
沒有得到那麼廣泛認可的是新政的某些貨幣冒險,這表明,總統還扮演了一個並非不同尋常的、試圖提高價格的實驗者角色。他特別關注的是,提高農產品相對於非農產品的價格,而且,由於像小麥和棉花之類農產品的價格對國際需求高度敏感,有人認為(相當有道理),美元貶值將被證明是有效的。1933年4月,政府宣佈,它已經拋棄了金本位。羅斯福獲得了國會的授權,可以用5種規定方式中的任何一種方式讓通貨膨脹。1933年6月,抱著實現貨幣穩定的希望,世界貨幣和經濟會議在倫敦召開。但這次會議一無所獲,這一方面多虧了法國及其金集團衛星國,另一方面也多虧了羅斯福總統突然的擔心,唯恐這樣的穩定會阻止國內剛剛開始的一輪漲價風潮。他7月3日的電報因為“破壞”了這次會議而受到了廣泛指責。最終的結果就是促使國外的敵意對準美國,而在國內,就是強化了普通百姓的孤立主義。直到1936年9月,英國、法國和美國才最終達成協議,要防止劇烈波動和競相貶值。
新政中最不靠譜的嘗試出臺於1933年秋,那是在早期復甦的蜜月期開始衰退之後。總統冒險嘗試康內爾大學喬治?F。 沃倫教授的“商品美元”理論,共和黨人稱之為“空頭美元”,阿爾?史密斯稱之為“胡扯美元”。迫使美元貶值至略低於其原先含金量的60%,決策者指望這一招能夠促使總體價格上漲的和特殊商品的漲價,以改善美國的出口形勢。對外貿易方面的一次輕微改進緊隨而至,但最主要的看得見的效果是,當黃金購買價更高的時候——這個價格是每天早晨在總統的餐桌上經過與沃倫、農業信貸管理局局長小亨利?摩根索和RFC的傑西?瓊斯商議之後武斷地制定出來的——黃金便立即開始源源不斷地流進肯塔基州諾克斯堡的金庫,最後總額高達140億美元。這一黃金購買計劃,從1933年10月25日開始實施,直至1934年1月,並沒能給國內商品價格帶來看得見的提升,而每天頒佈的不同價格,倒被證明擾亂了人們的信心和市場的穩定。
1934年6月9日的“白銀購買法案”,是銀集團國在與總統達成一致之後迫使國會透過的,這項法案就意圖而言也是通脹的。其最切實的結果是,不僅抬升了本國白銀的價格,而且還以遠高於市價的價格獲得了10億美元的外國白銀,並把大部分銀塊存放在西點的金庫裡。但是,在國家有望成為埋葬全世界貴金屬的墓地的同時,這些操縱的對價格的影響,幾乎不是計劃者們所祈求的那種適度通脹,也肯定不是華爾街所預言的那種失控的通脹。然而,這樣的貨幣政策反映出了新政中的一種並不少見的大雜燴:不切實際主義,冒冒失失的即興而為,以及精明的政策,與極其真誠、常常也非常實際的人道主義糾纏在一起。一個每件事情都想試一把的總統註定要犯錯。
新政早期幾個月裡,聯邦政府的大部分行動是基於這樣一個假設:貨幣和信用、價格和利潤的體系,都在大蕭條的緩衝作用下崩潰了,聽任其自然發展將會很緩慢,而且是破壞性的。貨幣的流動必須透過政府的開支來加以鼓勵,通向繁榮的途徑可以安撫工人和消費者。由於實際上每個消費者也是生產者,而每個生產者也是消費者,所以有人認為,4個相互關聯的過程將會有利於全體國民:創造由政府提供資金的工作崗位;根據工業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