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成長經歷,跟曹文詔類似,但他混得比曹文詔好,到崇禎元年的時候,就已經混到了都司。
順便說一句,他之所以混得好,跟個人努力關係不大,只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
天啟年間,他還是個小兵時,有一次機緣巧合,遇到了一個人。
當時的左良玉,實在沒啥特點,誰都瞧不上,但這個人算是例外。看見左良玉後,驚為天人,說他很好,將來很強大,就說了幾句話,建議朝廷給他提了個遊擊。
這位慧眼識才的仁兄,叫做侯恂,希望你還記得他,因為天啟二年,他還曾經提拔過另一個人——袁崇煥。
按侯恂的說法,左良玉是個難得的人才,很快就會出人頭地。
但事情跟他所說的,似乎還是有點差距,左良玉一直到崇禎元年,還是個小人物。
但不負侯恂所望,左良玉終究還是出名了,只是出名的方式,比較特別。
這事之前也提過,崇禎元年,寧遠兵變,巡撫畢自肅自盡,袁崇煥來收拾殘局,收拾來收拾去,就把左良玉給收拾了。
當兵的沒拿到工資,才兵變,左良玉有工資,自然不參加,但手下的兵譁變,他負領導責任,就這麼被趕回了家。
回家呆了幾天,又回來了。
袁崇煥死後,孫承宗又把他召了回來,去打關內四城,就是在那裡,他開始暫露頭角,和曹文詔並肩作戰,收復了遵化。
恰好,這段時間侯恂也混得不錯,順道給他提了副將,從此順風順水。
客觀地講,左良玉同志的進步,基本上是靠侯恂的。但後來的事情告訴我們,侯恂是個眼光很準的人。袁崇煥,他沒有看錯;左良玉,也沒有。
根據史料記載,左良玉身材很高,作戰很猛,且足智多謀。雖說沒文化,但很懂兵法,每次打仗都給人下套挖坑,此外,他個人的戰鬥技術也相當厲害。
除作戰外,左良玉還有點個人技術,他使用的兵器,不是長矛,而是弓箭。據說百發百中,而且左右手都能射箭,速度極快。
到山西后,果然不同凡響。
先在涉縣打了一仗,大敗之,然後在輝縣打了一仗,大敗之,最後到了武安,被大敗之。
這是個比較奇怪的事,當時左良玉的手下,有七八千人,竟然被農民軍全殲,他自己帶著幾個手下好不容易才跑回來,實在很沒有名將風采。
不過不要緊,就算名將,也有發揮失常的時候,何況還有個不會發揮失常的名將。
曹文詔的發揮從未失常,對於皇帝的信任,他很感動。
猛人被感動,反映在行動上,就是猛打,猛殺。
崇禎六年(1633)二月,曹文詔開始攻擊。
他追擊的敵人,有二十萬,而他的兵力,是三千人。
無須懷疑,你沒有看錯,這就是曹文詔所有,且僅有的兵力。
他的追擊之旅,第一站是霍州。在這裡,他遇上了自己的第一個對手——上天龍。
上天龍究竟是誰,就別問了。我只知道,他是死在曹文詔手下的第一個首領。
上天龍手下,有上萬人,擺好陣勢,曹文詔率軍衝鋒。
這位兄弟抵抗的時間,也就是那一衝的瞬間——一衝就垮。
垮得實在太快,所以頭頭也沒來得及跑,就被曹文詔殺了。
他的第二站,是孟縣。
孟縣,離太原沒多遠,在這裡等待著他的,是混世王。
混世王這個外號,是很有點哲學意味的,畢竟在世上,也就是個混。但曹文詔用實際行動生動地告訴他,混是容易的,混成王是很難的。
雙方在孟縣相遇,混世王的兵力,大致是曹文詔的六倍。
六十倍都沒用。
曹文詔毫無費力,就擊潰了混世王,混世王想跑,沒跑掉,被曹文詔斬殺。
當時的太原,算是民軍的天下,因為這裡是三十六營首領,紫金梁王自用的老巢。此外,如闖王高迎祥、闖將李自成等猛人,也都在那一帶混。
曹文詔來後,就沒法混了。
在他到任幾個月後,史書上出現了這樣的記載,“五臺、盂縣、定襄、壽陽賊盡平。”
曹文詔實在太猛,他連續作戰,連續獲勝,先後擊潰十幾支民軍,但凡跟他作戰的,基本都撐不過一天。此後,他又在太谷、範村、榆社連續發起攻擊,“賊幾消盡。”
其實打到這個份上,就算夠意思了,但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