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3 / 4)

小說:醫道三部曲 作者:匆匆

馬恩慶主任)詳細詢及我的近況和開展工作情況。語重心長地說;“我國的整形外科起步較早,在國際上享有較高聲譽。由於十年*,後繼乏人。據不全統計;我國專業醫生不到200人。發展這個學科,任重而道遠吶。”

他讓秘書陪我們參觀新落成的‘整復外科大樓’;這座耗資150萬建成的大樓頗為先進;底層為功能康復、研究實驗室,二樓是手術室,三樓燒傷整形,四樓四肢,五樓頜面。六樓外賓病房,按高階賓館設計,不但有套間,還有配膳間、中西廚師,床費48元,相當於普通床位16倍。我的月工資只夠住一天。我忽業想起唐效的那句話;有權就有一切。要不是張教授當了院長,這大樓能這麼快撥地而起嗎?!

見到了許多九院的醫護老師,他們大都身負重任,成為‘一方諸侯’;也有幾位新面孔,該是研究生了。想起自已,一念之差,失去一次深造機會,遺憾!還見到幾位進修學友,安徽的蔡醫師,瀋陽的王軍醫;還和阜新總院的孫寶田大夫不期而遇。孫大夫是我下二期的進修生,因為都姓‘煤’,又同一師門,感到分外親切。

【75—331】 會議內外

會議在‘延安飯店’二樓禮堂正式開幕。與會代表200餘人,幾乎囊括了全國各地整形燒傷專業的精英,軍隊代表佔了三分之一。

整形外科分八個專業組,自由選擇參加。手外組與會人最多,發言踴躍,討論熱烈。大家對‘除了大腦,手的功能最為重要’取得共識。手外傷的小傷要當重傷處理,最大限度地保留手的功能。

代表們最感興趣的是‘顯微外科在整形中應用’對於這項新技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尤其對楊主任首創的‘前臂遊離皮瓣’爭議最大;手外專家認為;破壞一條前臂動脈,利少弊多,得不償失。張教授作了總結;顯微外科促進了整形技術的發展,但不能摒棄傳統的整形原則。遊離皮瓣只有在缺乏皮片、帶蒂皮瓣移植條件時才能考慮。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一切為了病人利益,不能為手術而手術;為科研而手術。博得熱烈掌聲。丨

為期六天的會議,對我教益匪淺。我深感自已落伍了,‘沉舟側畔千帆過’,這些年,當和尚撞鐘,得過且過,在學術上少有建樹,慚愧!我是否真的該補補課了?!

【75—332】 整形專家們的軼聞趣事

(父子兵)

北京整形醫院宋院長,東北遼陽人,身材魁梧,方臉大耳,很有幾分福相。他是東北‘流亡學生’,後投筆從戎,在美國獲‘整形博士’,解放後又赴蘇聯深造。和張教授齊名,有‘南張北宋’之美譽。他的兒子、女兒、女婿都在整形醫院工作。這次開會,父子雙雙與會,留下‘子承父業’的佳話。

(夫妻店)

五十年代初,上海第一醫學院走出一對情侶,分配到剛組建的‘北京整形醫院’工作,正當事業有成之時,‘*’開始了,醫院作為‘封資修樣板’被砸爛解散,他們夫婦下放江西。落實政策後,回母校工作,在中山醫院組建‘整形外科’。成為16張床位,兩名醫生的名副其實的‘孫、黎記夫妻店’。

(東東《咚》響)

上海華山醫院是我國最早建立‘手外科’的醫院之一,它的建立人楊東嶽主任嘔心嚦血,為事業付出了‘英年早逝’的代價。他的接班人顧玉東主任,繼承他的遺志,不斷創新,為發展手外科作出了貢獻,成為醫學界兩位‘東東《咚》響’的人物。

(軍醫先鋒)

軍醫界有‘黎氏三兄弟’,其中黎鰲是燒傷整形專家。也有‘家庭坊’;104醫院姜樹英院長和瀋陽軍區總院楊果凡主任。都是我國第一代軍隊醫學專家。他們從革命戰爭年代走來,經過炮火硝煙,對傷殘有特殊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張、宋教授在抗日烽火中,就是為了修復傷殘,而遠赴大洋彼岸學習深造的。歸國後,為抗美援朝傷殘官兵整形修復作出了巨大貢獻。軍醫界從事整形的不乏佼佼者;盛志勇、汪良能、高學書、魯開化、郭恩覃…

(女中英傑)

整形界女性佔了半璧江山,巾幗不讓鬚眉,王大玖教授最富有傳奇色彩;她是名門閨秀,為了事業,終生未嫁。她涉獵醫學多個領域,特別對‘區域性解剖學’,‘頜面整形’有很深的造詣。和婦產科專家林巧稚並稱為‘京城醫界兩姊妹’。丨

【75—333】 羈客遊子心

上海是政治、經濟形勢的晴雨表,也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除了繁華的高樓大廈、川流不息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群,多了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