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州學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廣西,行省承製授靜江路儒學副提舉。明兵下廣西,乃歸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瑺薦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對稱旨,授左贊善,累遷翰林學士。時天下初平,典章闕略。帝銳意製作,宿儒凋謝,得三吾晚,悅之。一切禮制及三場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學,善屬文。帝制《大誥》及《洪範注》成,皆命為序。敕修《省躬錄》、《書傳會選》、《寰宇通志》、《禮制集要》諸書,皆總其事,賜賚甚厚。帝嘗曰:“朕觀奎壁間嘗有黑氣,今消矣,文運其興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稱朕意。”帝制詩,時令屬和。嘗賜以朝鮮玳瑁筆。朝參,命列侍衛前;燕享,賜坐殿中。與汪睿、硃善稱“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減,往往忤意,禮遇亦漸輕。二十三年,授晉世子經,吏部侍郎侯庸劾其怠職。降國子博士,尋還職。
三吾為人慷慨,不設城府,自號“坦坦翁”。至臨大節,屹乎不可奪。懿文太子薨,帝御東閣門,召對群臣,慟哭。三吾進曰:“皇孫世嫡承統,禮也。”太孫之立由此。戶部尚書趙勉者,三吾婿也,坐贓死。三吾引退。許之。未幾,復為學士。三十年偕紀善白信蹈等主考會試。榜發,泰和宋琮第一,北士無預者。於是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鄉。帝怒,命侍講張信等覆閱,不稱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實屬之。帝益怒,信蹈等論死,三吾以老戍邊,琮亦遣戍。帝親賜策問,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時謂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雲。建文初,三吾召還,久之,卒。
琮起刑部檢校。鄉人楊士奇輩貴顯,琮無所攀援。宣德中猶以檢討掌助教事,卒官。
汪睿,字仲魯,婺源人。元末與弟同集眾保鄉邑,助復饒州。授浮樑州同知,不就。胡大海克休寧,睿兄弟來附,設星源翼分院於婺源,以同為院判。睿歸田裡。庚子秋,同將兵爭鄱陽,不克,棄妻孥,亡之浙西。幕府疑之,檄睿入應天為質。已,聞同為張士誠所殺,乃授睿安慶稅令。未幾,徵參贊川蜀軍事。以疾辭去。洪武十七年,復召見,命講《西伯戡黎》篇,授左春坊左司直。常命續《薰風自南來》詩及他應制,皆稱旨。請春夏停決死罪,體天地生物之仁,從之。逾年,疾作,請假歸。睿敦實閒靜,不妄言笑,及進講,遇事輒言。帝嘗以“善人”呼之。
硃善,字備萬,豐城人。九歲通經史大義,能屬文。元末兵亂,隱山中,事繼母以孝聞。洪武初,為南昌教授。八年,廷對第一,授修撰。逾年,奏對失旨,改典籍,放還鄉。復召為翰林待詔。上疏論婚姻律曰:“民間姑舅及兩姨子女,法不得為婚。仇家詆訟,或已聘
卷138 列傳第二十六
陳修(滕毅 趙好德 翟善 李仁 吳琳) 楊思義(滕德懋 範敏 費震張琬) 周禎(劉惟謙 周湞 端復初 李質 黎光 劉敏) 楊靖(凌漢 嚴德珉 單安仁 硃守仁 薛祥秦逵 趙翥 趙俊 唐鐸沈溍 開濟
陳修,字伯昂,上饒人。從太祖平浙東,授理官。援引律令,悉本寬厚,盡改元季弊政。擢兵部郎中,遷濟南知府。時亂後,比戶彫殘,且多衛將練兵屯田其間。修撫治有方,兵民相安,流亡復業。帝嘉之。
洪武四年拜吏部尚書。六部之設,始自洪武元年。鎮江滕毅首長吏部,佐省臺裁定銓除考課諸法略具。至是修與侍郎李仁詳考舊典,參以時宜,按地衝僻,為設官煩簡。凡庶司黜陟及課功核實之法,皆精心籌畫,銓法秩然。未幾,卒官。其後部制屢創。令入覲官各舉所知,定內外封贈廕敘之典,自浮山李信始。天下朝正官各造事蹟文冊,圖畫土地人民以進,及撥用吏員法,自崑山餘熂始。仿《唐六典》,自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諸司設官分職,編集為書曰《諸司職掌》;定吏役考滿,給由法以為司、衛、府、縣首領;選監生能文章者兼除州縣官及學正、教諭,自泰興翟善始。三年一朝,考核等第,自沂水杜澤始。此洪武時銓政大略也。
六部初屬中書省,權輕,多仰承丞相意指。毅、修及詹同、吳琳、趙好德輩,居吏部稱賢,然亦無大建豎。至十三年,中書省革,部權乃專,而銓衡為尤要。顧帝用法嚴,熂以排宋訥誅,善貶,澤拜尚書。未數月罷。惟信歷侍郎,拜尚書,幾二載,卒於官雲。
滕毅,字仲弘。太祖徵吳,以儒士見,留徐達幕下。尋除起居注。命與楊訓文集古無道之君若桀、紂、秦始皇、隋煬帝行事以進。曰:“吾欲觀喪亂之由,以為炯戒耳。”吳元年出為湖廣按察使。尋召還,擢居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