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開發自己 作者:插翅難飛

學習說出它們的名稱和功能。

帶幼兒去商店、動物園、公園,從多種場合觀察、體驗、豐富和充實其經驗,增加學習和表達的願望。

鼓勵幼兒與人交往。交往必然帶來表達的需要,這種需要自然產生學習的動機。人類離不開交往,所以,語言智慧的發展是一種不可抑制的人類特性。多為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幼兒就有了更多的表達的願望,這時候,消極詞彙就變成積極詞彙,由聽到說才成為可能。

讓幼兒聽兒童廣播、看兒童電視,可使他們在學習、欣賞文學語言及作品的同時,激發表達的願望,促進語言智慧的發展。

最後,介紹一位媽媽開發幼兒語言智慧的體會,或許能加深大家對幼兒語言智慧早期開發的認識的把握。這位媽媽寫道:

“從胎教開始,我就十分注重對寶寶語言能力的培養。 那時候只要寶寶在肚子裡一動,我就會輕輕地拍打他,然後和他說一會兒話。在上下班的路上,或者是午休時的散步中,我會向他描述途中的風景,所有我看得到的東西我都會和他一起分享。那種時候,我感覺自己就是他的眼睛。一個人躺在床上的時候會和他聊聊天,說說家裡的瑣事,還有我這一天的工作,那時候感覺寶寶就像是一個可以和我分享秘密的知己。我常常是一邊說,一邊想象著寶寶的模樣,現在我發現他和我想象中的居然十分相似。

“也許真的是胎教的作用,寶寶的語言智慧從出生開始就顯示出優勢。13個月的時候,寶寶開始有意識地發音,口齒居然非常的清晰。那時我利用一切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和他說話。我喜歡那樣的時光,坐在沙發上看著寶寶的眼睛,為寶寶講述一個可愛的故事,它一定有著溫馨的結局;或者和寶寶聊天,告訴他我的路遇;或者向寶寶提問,鼓勵他告訴我他一天的生活,以及那些快樂的感受。雖然那時候的他還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但無論何時何地,我對他的所有語言意圖都作出積極的回應,這讓他說話的積極性高漲。有一次在雜誌上看到一個媽媽問專家她的孩子太內向了,整天都不說一句話,該怎麼辦。專家問她說話多嗎?她說她也是個不喜歡說話的人。這時候我就想也許是陰差陽錯,我走了一條正確的語言培養的道路。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聆聽、模仿、複述之後,寶寶開始懂得用短語表達自己了。那時候我常常在週末帶他去戶外活動,對他描述我們面前的景物,不知不覺間,他聽到了很多的新詞。於是‘濛濛細雨’、‘高樓大廈’、‘狼吞虎嚥’等詞語的準確運用常常讓他身邊的人大為吃驚。

“2歲後我開始糾正他用短語說話的習慣,每次他說完一句短語我就會對他說:‘用完整的句子再說一遍。’2歲半寶寶開始寫口述日記,雖然我教過他寫口述日記的訣竅,比如寫遊記可以先說和誰一起遊玩,去了什麼地方,玩了什麼東西,我讓他在口述之前先牢牢記住這個次序,但他依然會無法接續,我需要不斷地提示他才能完成一篇短短的日記,但即使這樣我依然為他高興,因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讓寶寶複述故事是很多媽媽為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而選擇使用的方法,但寶寶常常拒絕我的這個要求,他總是很小聲地說:‘我不會講,還是你講吧。’於是我知道他被這種類似考試的方式給嚇住了,於是我換成另一種方法,不露痕跡地達到了同樣的效果。我在每晚的講故事活動中增加了互動環節,每個故事都由我講上半部分,然後讓寶寶編寫它的結局。他要是說不下去,我就再講一段,這樣不斷地引導,他居然越講越長。再後來他將這樣的想象力用到了生活中的每一處:在飯店吃飯看到菜餚上裝飾用的小草他會編出一個故事;洗澡的時候看著玩具鴨會編一個故事;從奶奶家回來的路上看著天上的月亮會編一個故事;睡在床上看著窗外深藍色的天空也會編一個故事。

“由於善於表達,喜歡錶達,寶寶的性格變得活潑熱情,這又為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贏得更多的朋友奠定了基礎。”

從皮亞傑的研究看兒童的早期教育(1)

讓·皮亞傑1986年生於瑞士的納沙特爾,心理學家,也是20世紀全世界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發生認識論的創始人,曾任日內瓦大學盧梭學院(現改稱教育學院)院長兼實驗心理學講座和心理實驗室主任、瑞士心理學會主席、國際心理學會主席等。他致力於研究兒童知覺的發展,從自己的孩子出生之日起,就對他們進行仔細的觀察並作了詳細記錄,同時對幼兒園的兒童進行觀察和研究,破解兒童的各種動作與人、物、情境的關係。他還把數理邏輯引進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