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2 / 4)

小說:王選的八年抗戰 作者:莫莫言

的捐款賬戶的進賬雖然有1萬多元,但其中的1000多元是寧海中學的數百名學生積攢的零花錢。

一次王培根和王選在義烏籌錢,到了一家單位的三層樓前,王培根說:“我上不去了,實在不行了。”他的嚴重的哮喘犯了,三層樓都是畏途。王選架著他上了三樓,要了萬元,給三個原告湊了路費。

王培根記得,第一次籌款籌集到的是7萬2千元,這是從200戶(個人或工商企業)集來的。幾個人分了工,一家家地跑,50塊、100塊。“湊一個人的飛機票是很難的。”王培根說。如果情況好,一次籌集10多萬元,但這也就是一次去日本開庭的花費。

儘管很艱難,王選還是給原告團講,我們不能總用日本人的錢。日本提供的贊助也是市民團體的人到處化緣來的,訴訟是我們自己的事,不能總依賴別人。

2005年7月19日,二審宣判,需要更多的原告和支援者去日本,王選在4月底就前往義烏籌錢。此次的目的是組織一個50人的聲援團,前往日本。為了讓義烏人能夠痛快地前往日本聲援,聲援團被設計成聲援之後變成日本經濟考察團。組織者們用心良苦,如果只是聲援,可能組織的難度就更大一些。

一個人去日本的費用是1萬元,剩餘的部分贊助給原告們。原告們多數是農民,他們的費用必須靠社會捐助。

《浙中新報》、科普協會等單位,請來了義烏各行業協會的會長、大企業家,金華市人大主任參加,義烏市的副市長特別強調自己不是以政府的身份出席的。義烏市府很支援,但不便於出面。

“這場抗戰現在到了最後時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大家就看在我這麼多年辛苦奔忙的分上,請大家幫幫忙。你們作為聲援團去日本,是代表中國商界的態度的,你們去,我會覺得有支撐。”王選先作了一個動員。

“看在我王選這麼多年辛苦奔忙的分上……”這話讓人感到某種酸楚。會場有了片刻的沉默。王選開始講形勢,先說這次可能還是敗訴。會場一下子變得很靜。

王選接著說:“這次敗訴,我們就到聯合國去。因為細菌戰是掩蓋著的,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我們拿到聯合國就是要讓聯合國知道曾經有這樣的事實。我們要自己整理出這段歷史,我們自己不搞別人怎麼能知道,怎麼會同情?我們應該向日本人學習,他們廣島原子彈受害,整理得讓全世界都知道。他們錢多文化高,更重要的是他們重視,搞得好。全世界都是他們的聲音。……細菌戰是歷史的真實,是人類歷史上很重要的事件,只有我們的聲音傳達出去,被聽到了,第二步才能去討回公道。我們要知道自己的使命,要拿出義烏人的形象。我們這件事就跟打仗一樣,我們手裡沒有先進的武器,但我們在創造條件,在拼!仗不可能一下打贏,要一步步來,打官司也一樣。……日本人賠款對我們來說非常非常不重要,我們是為了我們的尊嚴。……現在是大家出力出錢的時候了。”王選再一次重複這句話。

《浙中新報》的總編當場表態:當百姓的媒體為百姓說話,義烏的訴訟我們義不容辭。參加聲援出錢的企業,我們會用專門的版面來宣傳企業的品牌和形象。

我們不能總用日本人的錢(2)

接著金華市人大主任發言,他說:“我不方便去,但我會讓我的老婆去。對我來說細菌戰是國恥家難,切膚之痛。”在細菌戰當中,他的家裡9天之內死了6口人。最後家裡的死人都沒有人埋葬。

原告張曙發言說:“我們條件不高,帶著泡麵去就行了。為了中華民族的恥辱,我們不站出來對不起祖先,對不起民族。這一次我們一家6口人去。老婆、4個孫兒孫女,我要讓子孫去受教育。”

張曙退休了,沒什麼錢,已經到日本出過三次庭了,每次都是自己籌錢。花了有3萬多元。他說:“沒錢我們可以節約,吃飯可以帶泡麵,可以帶義烏的土特產去吃。日本的盒飯我算了一下值人民幣五六十元一個,為什麼要花那個錢,在義烏我五六十元買什麼不好?這次全家6口要一個房間就夠了,可以睡在地下。節約我們自己節約,但民族的尊嚴不能節約。就是日本真的賠錢了,我也不要,我要把它捐出去建紀念館、辦學校,好讓中國超過日本。”

張曙是原告裡最仗義疏財的人。他的兩個兒子經濟條件尚可,每次去日本出庭,他就向兒子要。他從兒子處要來的錢,不僅僅用於到日本出庭,還為原告團辦許多事,材料的影印列印,或贊助更困難的原告。湖南、江西的原告到義烏來都住在他的家裡,吃飯大家一起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