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做到也是很難的。但是,崔家人卻做到了。崔家人緊遵“萬石財產不可”的原則,若超過一萬石的話,便透過減低佃租等方法將多餘的財產返還到社會。
第三條也很值得學習,在崔家客人們都會受到盛情款待的。
崔家的佃租收入一年大概會有大米3千石。這其中1千石留作家用,1千石用來招待來客,另外一千石則用來幫助周邊生活困難的人。一年以1千石招待客人,按當時的經濟標準來看,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除此之外,崔家絕對不會讓在家裡留宿的客人空手而走。一般會讓客人帶上一天的糧食和一些路費。
這些事情被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崔家的名聲在方圓幾十裡被廣為流傳。
還有“災荒之時不乘人之危買進別人的農田”的家訓也值得借鑑。在朝鮮時代遇到災荒時,糧食甚至短缺到一斗落農田才能換一斗米的境地。大家為了填飽肚子保住性命,也不會去計較田的價格。甚至有時吃一頓大米粥也需賣田。所以當時還有“白粥田”的說法。
就像現在IMF的時候富翁們能掙更多錢一樣,當時的災荒也是地主們以幾乎白給的價格大量購入田地,增加財產的大好時機。但是在崔家這種事情卻是禁止的。崔氏家族認為這不是兩班(韓國古代貴族的一種稱呼)的做法,是有糧食的人不可為的行為。
崔氏家族的高尚品質從最後一條“不允許四方百里之內有被餓死的人”中也可以看出。崔家人認為周邊如果有被餓死的人的話,擁有萬石糧食將失去意義,這是違背兩班道德的事情。將佃租收入中的1千石分發給周圍的貧民就是從這個立場出發的。
崔氏家族的家訓使我想到了支撐羅馬帝國千年不敗的哲學思想“貴族恩典(Nobless oblige)”。即如果犧牲自我,事事都為他人著想的話,這種恩典也會自然而然地找回來,成為你自身的一種強有力的力量的。崔氏家族的故事不愧為能帶給你很多感悟的經典事例。
崔氏家族的故事可以說是證明關懷在人際交往中重要性的最好的例證。這是經過100年1000年都不會改變的真理。請先為他人著想一下吧。那樣的話,對方也當然會先替你著想的。
放低姿態,為對方著想理念的另一基礎便是傾聽。沒有比傾聽他人更難的事了。大家見面後一般都會急於說自己的事情。因為比起聽那些自己沒有親身經歷、難以理解的事情,講自己的事情當然更會讓人感到輕鬆自由。所以,我們一定要意識到傾聽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性,努力做到洗耳恭聽。
傾聽他人可以獲得他人的信賴和尊敬。適時宜的問題或真心的讚美也是必要的,因為可以更好的與他人交流。
人脈管理達人們在想要說服他人之前,一般都會認真傾聽。在傾聽他的話之前不要解釋自己的立場;傾聽之前也可以邀請一位信得過的人一起傾聽。這是為了尋求支援或者是協助。說服對方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任何事都以他的利益為重。但是在認真傾聽之前,是不可能對對方的慾望或追求的利益有所瞭解的。人脈管裡的達人們之所以先傾聽別人的就是為了能瞭解對方更多。
2 將對方永遠的變成自己“圈裡人”的7種人脈管理理念(5)
Tip 傾聽的藝術
肩並肩
頭、肩和腿的姿勢要儘量與對方保持一致。特別是要儘量將自己的肩與對方的肩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可以先試著保持一會兒這個姿勢,然後再將肩與對方的肩錯開,此時便能夠切實感受的兩種姿勢在交流感情上的差異了。你會不由自主地感嘆姿勢的重要性。
發出“傾聽音”
我們是透過聲音來判斷對方是否正在認真傾聽的,只有確定對方對我的話題感興趣時,我們才有勇氣繼續說下去。這一點雖說不是必備的,但是實際上我們如果真的在認真傾聽的話,這種聲音是會自然而然地發出來的。
看著對方的眼睛
傾聽時,要注意力集中並看著說話人的眼睛,而不要東張西望。假若對方看到你“掙扎的眼神”,即使你正在聽對方說話,你也會特別驚訝地發現,對方已經轉移話題,在說另一件更有趣的事情了。
走進一點
在不侵犯個人空間的限度內,向對方走進一些或將身體稍微向前傾斜。這實際上是一種身體上的暗示,是在告訴對方,你對他的話很感興趣,正在絲毫不漏的認真聽他講。
巧用肢體語言
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其實還有許多非言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