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白了。我又用同一張卡片告訴他,這是“圓”,他也明白了。這是多麼不可思議呀。他如何能理解我的話語,又怎麼從同一個事物中區分不同的屬性?
我又拿出一張卡片,上面畫著一棵榕樹,這是“樹”,是tree。第二天帶他出去散步,他突然指著一棵樟樹說:“樹。”這個簡單的學習中間有個複雜的思維過程,首先,他從卡片上的這一棵榕樹和那一棵橡樹中歸納出“樹”這個概念,接著他用樹這個概念來“套”世界上的事物,於是斷定這一棵樟樹也是樹,這是演繹。我能教孩子的很有限,全靠他自己用歸納和演繹將知識組織起來。
抽象、分類、歸納和演繹,這些都是奇蹟。天然的思維能力。難怪柏拉圖說,我們天然就知道,學習只是回憶起過去知道的東西。
小秒針哲學:求溯本源
紫禁城不知道從那裡搞到了一套臺灣版幼兒教育的材料,有故事、音樂、百科知識、為人處世,除了有臺灣口音外,簡直十全十美。小秒針玩的時候,電腦就開著,放給他聽,不知不覺中,他居然學到了很多東西。
一天晚上,睡到床上,小秒針突然問,媽媽,你知道柏拉圖和他的“理念世界”理論嗎?我驚呆了,說,嗯,聽說過,那你知道嗎?
小秒針開始用臺灣普通話解釋“理念世界”,流利極了,還舉例說,有一個杯子的理念,是完美的,世界上所有的杯子都是模仿理念的杯子。
讓我更吃驚的是,“播音”結束後,他開始用正常的聲音反駁柏拉圖:杯子本來就有不同的形狀,什麼算是完美的呢?還有,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照著理念世界作的,那理念世界是照著什麼做的呢?
人類最早的哲學,就是像小秒針這樣,從不斷地追溯本源而來的呀。一直往上追,所以我給小秒針講故事,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小秒針會很不滿意,質問道,如果人是女媧造出來的,那女媧是誰作的呢?
哲學的第一塊版圖宇宙論,就這樣開始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小秒針哲學:表情和人的奧秘
小秒針吃飯時專注、投入,對肉食的態度近乎虔誠。我喜歡坐在他對面看他吃飯,享受一種靜靜的沉醉感。
小秒針正在對付一個大雞腿,忙裡偷閒地問:“媽媽,你為什麼笑?”
我並不知道自己笑了,順口回答:“因為媽媽高興啊。”
小秒針疑惑地看我一眼:“人高興的時候為什麼要笑呢?”
這是一個難題。我想了想,回答說:“笑是一種表情。人有很多種表情。高興的時候大家都是同一種表情,我們把它叫做笑,不高興的時候都是另一種表情,我們把它叫做哭,不滿意的時候又是一種表情,我們把它叫做生氣。”
小秒針的問題跟著就來:“為什麼大家高興的時候會是同一種表情?”
是啊,為什麼人心情愉快的時候,嘴角就上翹,而不是相反?
於是,我們開始做一個新遊戲,表情是笑的,但用哭腔說話;或者表情悲哀,聲音怒吼;或者表情暴怒,聲音愉悅溫柔。
結果發現,表情和聲音的錯位非常難,佛家講“相由心生”,西塞羅講“臉是思想的肖像”,算命的說“面為靈宅”、“面者神之庭”,都極有道理。內心愉悅的人,表情自然舒展柔和,內心陰鬱,眼神就陰鷙了,內心焦慮,眉頭自然緊蹙,滿臉線條都生硬。內外的這種聯絡,讓小秒針百思不得其解。
小秒針還問過這樣的問題,你怎麼知道我高興?他故意表情錯位,在高興的時候做出一副哭相,說,他跟別人不一樣,別人高興的時候是 這樣的表情,而他是 這樣的表情。這其實提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人和人的理解是加入經驗材料的外在判斷,所以,理解只是相對的,隔膜才是永恆的、絕對的。
發展到後來,小秒針對“身體會聽話”產生了興趣。他心裡想著要喝水,手就會聽話地伸出去拿杯子。為什麼手那麼聽話?手可不可以不聽話?心裡想喝水,手卻去開電腦?他故意這樣跟自己搗亂,當作好玩的遊戲。他發現了一個秘密,小孩子可能不聽爸爸媽媽的話,但一定聽自己的話、心裡的話。他纏著我問,人為什麼會聽自己的話?
我抱著這個小小的哲學天使,笑得說不出話來。肉體和靈魂,身心同一性,是最根本的哲學問題之一。讓我怎麼跟一個2歲的孩子說?拿笛卡兒的松果腺騙他,還是借用萊布尼茲的上帝?
而且,“人就應該聽自己的話,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