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祝同明白,現在以什麼方式“解黃維兵團之圍”都沒有用了,徐州主力能夠安全撤出就算萬幸,哪裡還有再打回去的道理?
這時候,何應欽來了,進來就問:“怎麼樣?就不能打了麼?”杜聿明把上述意見又向何應欽重複了一遍,何應欽沮喪地說:“也只好這樣了。”杜聿明請求何應欽和顧祝同不要把這個方案拿到會上討論,顧祝同明白箇中含義:“會後我同老頭子說,你同他單獨談。”——一九四八年春,顧祝同上任參謀總長時,杜聿明曾告訴他,郭汝瑰與解放軍有聯絡,決不能讓他當作戰廳長。當時顧祝同說:“你不要疑神疑鬼,郭汝瑰非常忠實,業務辦得很好。”可是,隨著國民黨軍作戰計劃的不斷落空,在軍事形勢危在旦夕之時,顧祝同面對杜聿明的提醒不得不格外小心。
蔣介石披著黑色斗篷來了,他向大家點點頭說:“好好,就開會。”
在杜聿明的記憶裡,這次會議開得亂糟糟的:
照例由第三廳廳長郭汝瑰在敵我態勢圖前報告作戰計劃。他說:“目前*南北兩面皆為兼顧縱深工事,我徐蚌各兵團攻擊進展遲緩,如繼續攻擊,曠日持久,徒增傷亡,不可能達到與黃維兵團會師之目的。建議徐州主力經雙溝、五河與李延年兵團會師後西進,以解黃維兵團之圍。”他還滔滔不絕地講了這一案的理由。我有點忍不住,就大聲問郭汝瑰:“在這樣河流錯綜的湖沼地帶,大兵團如何運動,你考慮沒有?”一時會場亂糟糟地大吵大笑。有人問我:“左翼打不得,右翼出來包圍攻擊如何?”我說:“也要看情況。”劉斐在旁邊給我打氣,連說:“打得!打得!”又有人問我:“你的意見如何打?”我笑而未答。經過一陣亂吵亂嚷,才沉靜下來。顧祝同對蔣介石說:“要光亭(杜聿明)到小會議室談談。” 。 想看書來
第十三章 淮海戰役:驚人的態勢(24)
杜聿明和蔣介石進了小會議室。
任憑別人怎樣嚷嚷,留在會議室裡的何應欽和顧祝同一聲不吭。
無法得知杜聿明在小會議室裡與蔣介石說了些什麼。
蔣介石從小會議室出來之後,首先問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今天午後要黃維突圍的信送去沒有?”王叔銘回答說還沒有,蔣介石說:“不要送了。”然後,他問大家還有什麼意見沒有,誰也沒有再說話,於是散會。
至少在此時,蔣介石接受了杜聿明從徐州全面撤退的建議。
至於黃維兵團,實在是萬不得已,只有當作一個牽制解放軍並準備最終捨棄的棋子了。
杜聿明返回徐州,開始佈置撤退。
可以肯定地說,作出這樣的決定,是蔣介石的無奈之舉。除了戰場上部隊攻擊不力等因素外,最大的無奈,是作為三軍統帥的他竟然已經無法有效地調動軍隊了。
與蔣介石作對的,是他的政治宿敵白崇禧。
此時,在平津地區,傅作義指揮的約五十萬兵力實際上已經處在被包圍的狀態;在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內,沒有一個完整而有戰鬥力的軍;剩下的只有白崇禧的張淦兵團和胡宗南、宋希濂指揮的幾個軍了。蔣介石曾計劃空運胡宗南的第一軍到徐州,但是胡宗南的部隊被彭德懷的西北野戰軍苦苦糾纏著,而且空軍也表示沒有這麼大的運力,同時胡宗南本人堅決反對將自己的主力調走,於是這個計劃作罷。儘管當初調黃維兵團進入徐蚌戰場時遭到白崇禧的極力阻撓,但是蔣介石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再次試圖從華中“剿總”所屬的部隊中抽調兩個軍增援徐蚌戰場,他選中的是駐守在湖北荊門的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團。
蔣介石連續發出幾封加急電報,命令第十四兵團下轄的第二十、第二十八軍立即開赴武漢集結,並要求宋希濂迅速趕到南京當面接收任務。訊息傳來,第二十軍全軍躁動。第二十軍原屬川軍序列,軍官和士兵絕大部分是四川人,當初跟隨宋希濂調往鄂西時,全軍官兵都很高興,因為距離四川很近了,現在讓他們開赴距離四川越來越遠的徐蚌地區,無疑是個晴天霹靂。而更重要的是宋希濂本人頗為遲疑。之前,一個在徐蚌戰場上待了半年的記者告訴過他:“前途很不樂觀。軍事上國軍完全處於被動,對於*行動幾乎是個瞎子,而*對於國軍則瞭如指掌。尤其糟糕的是,政治上的*無能和軍隊紀律太壞,弄得老百姓怨聲載道。”宋希濂思慮再三,覺得“與其貽誤於將來,不如慎之於事先”,於是以“對徐州方面情形不熟悉”為由,去電蔣介石請求他收回成命。蔣介石馬上回電宋希濂:“今後戰爭重點在徐蚌。徐蚌為首都門戶,*安危所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