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在民間的威望!
換了別人有這種打算,或許是痴心妄想,但俞國振真的做得到。如今俞國振幾乎在各個自然村都派駐有村署,村署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對百姓宣講華夏軍略委員會的決策。陳子龍在來之前,便知道兩廣的各村村署接到了緊急命令,要他們做好宣講準備——這也就意味著,俞國振將發動每一個鄉村裡的百姓,來給東林這些清流安插罪名。
不,不是安插罪名,只要陳述事實,就足以讓百姓們憤怒了。
想到東林此次的舉動,陳子龍已經意識到,他們在鄉間市井裡的根基就要完了。當初他們反對稅監和閹黨,在市井與鄉間登高一呼,頓時百姓擁護群情洶洶,而從這次事件之後,他們再如何號召,百姓都會將信將疑了:誰讓他們是與鄉間最臭名昭著的神棍、地痞還有那些劣紳勾結在一起!
陳子龍忽然想到俞國振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臥子,臥子,你去尋俞濟民,要他放了我,快放了我,總得給克鹹留些體面!”
這個時候,孫晉也意識到,自己想要邀名之舉,可能適得其反了。
與舊的農業時代的大明朝廷相比,俞國振建立起來的華夏軍略委員會是半工業化的執政機構,平時它按部就班地行動時,看不出什麼差別來,但當它動員起來之後,其影響力就遠不是大明朝廷能比擬的。哪怕鄉間的劣紳和儒林勢力再盤根錯節,在全面動員起來的軍略委員會面前,仍然只是一隻紙老鼠。
是紙老鼠而不是紙老虎。
“我……我盡力!”陳子龍喃喃地說了一聲,退了一步,回頭望了孫晉一眼,又退了一步。
他盡力,真能改變這一切麼?(歡迎您來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六七二、鬧劇一場人心傷(四)
俞國振揹著手,慢慢在書房裡來回踱步。
他現在也是三十五歲的人了,長子剛剛高等學堂畢業,已經進入了華夏軍,不過是從最基層的小兵做起,而且還改了名字。當初他做出這個決定時,周圍一片勸告聲,唯一支援他的,恐怕就只有方子儀。
“不從軍,便不知兵,不知兵,如何定策天下?”
方子儀的這番話是說給那些反對者聽的,但也是說給俞國振聽的。
作為他們的長子,而且是正妻嫡子,俞襄理所當然要繼承俞國振的位置與權柄,在未來掌握華夏軍略委員會——稱不稱皇帝,方子儀倒不是十分看中,但是這權力卻一定要由她的兒子來繼承。
對此,俞國振採取了一種預設的態度,事實上這些年他對俞襄的培養,也是按照繼承人的模式進行的:還只是五歲的時候,就與四名挑選出來的夥伴一起進入初等學堂,比起一般孩童要早一歲,然後要求嚴厲,若不能在班級中排名前五,便要被斥責甚至遭受體罰。
當然,俞襄不缺少父愛與母愛,特別是小蓮,待他的寵溺甚至超過了對自己的親子。俞國振對他也有相當的耐心,總是抽時間陪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們——在俞國振看來,一個父親,除了嚴厲,還得有耐心。
隨著兒子的成長,俞國振自己也越來越成熟穩重,與部下開玩笑的時候少了。現在。他已有些不怒自威的模樣。
“陳子龍先生到了。”
他的責任秘書藍樹在門口晃了一下,低聲說道。
“請他進來吧……怎麼,還有什麼事?”
“您說要見的那位歐羅巴人湯若望一行也到了,他們與陳子龍先生是一起來的。”
“哦,那就一起見他們,把他們請到小會議室去,我這就過去。”
俞國振中斷自己的思緒,開始琢磨著陳子龍與湯若望等人來見的原因。他們兩撥人湊在一起過來倒不意外。不僅是陳子龍,就是俞國振自己與徐光啟也是神交已久。徐光啟病逝時他還非常惋惜,覺得若是自己早來幾十年,徐光啟定能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就象宋應星起的作用那樣。
陳子龍等一行被引入小會議室之後,陳子龍有些惴惴不安,他受孫晉所託要來尋俞國振求情。原本該在小範圍內交談更合適一些,偏偏俞國振誤以為他是和湯若望、卜彌格是一路的。
他有心想另外說明。卻又沒有機會。因為才到小會議室中坐下,俞國振便已經到了。
“臥子先生,還有湯先生、卜先生,今日幾位連袂而來,可是有什麼吩咐?”
俞國振沒有與他們過多寒喧,直接介入正題。陳子龍正在琢磨著如何向俞國振提孫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