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這塊拼圖板就成了一個難解的謎。維拉科查就是其中的一個板塊。所有的傳說都說,他的首都在蒂亞瓦納科。這個偉大的古城的廢墟在###境內一個叫科勞的地方,距離的的喀喀湖南岸12英里。
我算了一下,經由利馬(秘魯首都)和拉巴斯(###首都),只要兩三天,我們就可以到達蒂亞瓦納科古城。
第八章 世界屋脊上的湖泊
拉巴斯,###首都,蜷伏在一個高低不平的大山窩裡,海拔2英里以上。太古時代,一場滔天大水沖走了鬆散的岩石和沙礫,刻出了這個幾千英尺深的峽谷。
大自然賦予拉巴斯《聖經·啟示錄》中的景觀,使它具有一種獨特的、歷盡滄桑的魅力。狹窄的街道、陰暗的住宅、高大的教堂、花哨的電影院和直到深夜才關門的漢堡店,這個城市處處洋溢著一種令人著迷的詭秘氣氛。不過,在這座城市裡漫步可不是件輕鬆的事,除非你的肺活量特別大,因為整個市中心都建築在陡峭的山坡上。
拉巴斯機場位於這個地區特有的高原平臺邊上,比拉巴斯城高出5000多英尺。由於飛機晚點,我和桑莎從利馬飛抵這裡已經是凌晨時分。我們在冷風颼颼的機場大廳裡喝了機場提供的用小塑膠杯裝的可樂茶,以預防高原病。費了半天勁,耽擱了好長時間才從海關拿到我們的行李,叫了一輛美國造的老爺車,一路搖晃顛簸,駛向山下那座閃爍著黯淡燈光的城市。
傳說中的滄桑鉅變(1)
第二天下午四點鐘左右,我們租了一輛吉普車駛往的的喀喀湖。汽車在擁擠不堪的車流裡艱難地挪動,總算駛出了摩天大廈和貧民窟的
重重包圍,進入了視野開闊、空氣清新的高原平臺。
出城不遠先是荒涼的郊區和亂糟糟的棚戶區,路旁排列著修車鋪和廢品場。離拉巴斯越遠,房屋就越少,後來就不見人煙了。空曠、無樹的大草原,高低起伏,一直綿延到天盡頭的科迪耶拉·里爾山的雪峰腳下,宛如一幅讓人永生難忘的、美麗的山水畫。但是,這個地方也給人一種離世之感,就像漂浮在雲霧中的魔幻王國。
我們最終的目的地是蒂亞瓦納科。不過那天晚上我們打算到離的的喀喀湖南端不遠的懸崖峭壁上的科帕卡巴納鎮過夜。要到那個地方,得先在一個名叫提昆的小漁港搭乘臨時拼湊的汽車輪渡,走過一段細長的水路後,再沿著崎嶇狹窄的盤山公路,攀爬上陡峭的山坡,登上山脊。這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一幅對比鮮明的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腳下,隱沒在暮色中的湖水黑沉沉,浩渺無邊,遠處,參差的雪峰沐浴著耀眼的陽光,晶瑩閃亮。
的的喀喀湖一開始對我就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我知道它的海拔約為12500英尺,知道秘魯和###的邊界線從湖中穿過,知道它長約138英里,寬約70英里,面積為3200平方英里。我還知道它很深,有些地方深達1000英尺,而且還擁有一段令人困惑的地質變遷史。
下面就是的的喀喀湖的奧秘,以及一些可供參考的專家學者們的解答。
1。雖然現在它位於海拔逾2英里的高原之上,的的喀喀湖周圍地區卻散佈著數以百萬噸計的海洋貝殼類化石。這表明整個高原平臺是在某個時期從海床抬升起來的,可能是形成南美洲大陸的那次地殼上升運動中的一個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海水攜帶著無數海洋生物被汲取上來,滯留在安第斯山脈上。(1)這次地殼運動被認為發生在大約一億年前。(2)
2。儘管這次地殼運動發生在那麼久遠以前,的的喀喀湖中至今生存著“海洋魚類生物”。(3)換言之,雖然現在距離任何海洋至少都數百英里,它的魚類和貝殼類生物卻體現著許多海洋(而非淡水)生物的特點。漁網裡打撈上來的千奇百怪的生物中,居然包括海馬!(4)不僅如此,如一位權威人士所言,“該湖的綠鉤蝦科類和其他類海洋生物毫無疑問地證明,此前某時期,該湖的水比現在鹹,或者,更準確地說,該湖形成時的水來自海洋。當陸地隆起時,海水被堵截並滯留在安第斯山中。”(5)
3。最早形成的的喀喀湖的地殼運動我們就討論到此。的的喀喀湖形成後,這個“內陸海”和它周圍的高原平臺又經歷過幾次引人注目的劇烈變動。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湖的大小曾發生過極大的改變。這從湖畔地面上隨處可見的古代湖岸線印跡就可以看出來。令人不解的是,這個湖岸線居然不是水平的,而是自北向南傾斜。湖的最北端高出湖面295英尺,而400英里外的南端,竟比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