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也就算不了,包括曾皙。 。。
五 誰是好學生(3)
那麼,孔子欣賞曾皙什麼?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曾皙這個人,在孔門弟子中,遠不如他兒子曾參重要。他在《論語》中,也就出現了一次。按照孟子的說法,他也不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孟子說,孔子最欣賞的,是“中行之士”,叫做“中道”。次一等,是“狂放之士”,叫做“狂者”。再次一等,是“狷介之士”,叫做“狷者”。最次一等,是“好好先生”,叫做“鄉原”(也叫“鄉愿”)。中行之士不偏不倚,中規中矩,合於中庸之道,最好。狂放之士積極進取,但志大才疏,次之。狷介之士潔身自好,但消極無為,再次。好好先生表面上一團和氣,實際上同流合汙,看起來還無可指責,最壞,簡直就是賊害道德的人,即“德之賊”。曾皙,就是第二等的狂放之士,即“孔子之所謂狂”(《孟子·盡心下》),孔子怎麼會十分欣賞?但如果孔子並不欣賞,請問他那個“吾與點也”又是什麼意思?
對不起,沒人知道。就連曾皙自己,大約也一頭霧水。下課以後,他故意落在後面,問這問那,就因為不明白老師為什麼單單誇他。可惜曾皙不敢直接問,孔子也不直接答。說了半天,還是不清不楚,惹得後人亂猜。從朱熹開始,就各種說法都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倒是比較贊成李澤厚先生的觀點,孔子也許不過“一時讚歎”,未必有什麼深意。但要說一點意思都沒有,怕也不是。意思嘛,應該還是有一點的。事實上,即便曾皙本人不是孔子最欣賞的學生,他那個“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志願,孔子還是真欣賞。所謂“吾與點也”,既是孔子“一時之讚歎”,恐怕也是他“由衷之讚歎”。
這就有點意思了。什麼意思呢?我認為就是“樂”。
樂,是孔子學說的重要範疇之一。在孔子那裡,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治學的最高境界就是“樂”。孔子有句名言,叫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也就是說,對於知識和學問,知道不如喜歡,喜歡不如快樂,快樂是最高境界。為什麼?孔子沒說,但可以從他的另一句話去猜。孔子的另一句名言,是“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還有一句話也可以做參考,就是“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己,就是自己;人,就是別人。為己,就是為自己;為人,就是為別人。同樣,求己,就是求自己;求人,就是求別人。所以這兩句話,就可以理解為“為人不如為己”和“求人不如求己”。
這就很難被某些人接受。孔夫子,大聖人,怎麼會說這種“自私自利”的話?於是後世的一些儒生,便千方百計來做一些曲裡拐彎的解釋,比如把“求”解釋為要求、責備。其實,如果我們把這話界定在學習的範圍內,就完全正確。人,為什麼要學習?歸根結底,在為了自己。往小裡說,是為了自己能夠自食其力謀生;往大里說,則是為了自己能夠堂堂正正做人。甚至我們還可以說,自食其力謀生,正是堂堂正正做人。謀生,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別人替代不了。做人,也是每個人自己的事,別人也管不著。為了自己能夠問心無愧地活著而做人,這是君子;為別人活著,做給別人看,這是小人。這就叫“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自己,也就只能靠自己。所謂“求諸己”,就是靠自己。所謂“求諸人”,就是靠別人。別人和自己,誰可靠?自己。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國際歌》的說法,比那些酸腐文人的解釋好。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五 誰是好學生(4)
讀書學習做學問,既然是為了自己,也只能依靠自己,那就必須快樂。因為學習的目的,原本就是人的幸福。如果這幸福的表現形式居然是痛苦,那它還是不是幸福,就成了問題。何況在孔子看來,學習是終身的事。如果學習是痛苦的,豈非讓人痛苦一輩子?實際上,孔子一直都在強調快樂。《論語》的第一句話,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論語·學而》)。這也是一句歷來說不清的話。時,是按時,還是時時?習,是練習,還是複習?有爭議。但學習應該快樂、愉悅,則是肯定的。其實你看孔子的教學,比如他和學生之間的討論,是何等的快樂。他的課堂,簡直就是“快樂大本營”。所以,我從來不贊成什麼“學海無涯苦作舟”,更不主張“頭懸梁錐刺股”。我的口號是:如果所有的學校和課堂都充滿快樂,中國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