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部分(2 / 4)

山,取河南之地,又殺到陰山腳下,取雲中之地,然後就是大規模的移民和邊塞屯田。

這時候直道修築已經完成,蒙恬和三十萬大軍出塞作戰,攻佔河南之地,顯然是受益於這條“高速公路”給他們提供的源源不斷的糧草和武器。

在秦王政死去之前,南征、北伐都已完成,而付出的代價就是對中土普羅大眾的瘋狂壓榨,“官府”和“國民”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本來中土的戰爭總算結束了,大秦總算可以“休養生息”了,如果秦王政再活十年,大秦或許能延續更長時間,但秦王政死了,而國內最激烈的矛盾也就爆發了,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大秦轟然傾覆。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農民為首的普羅大眾推翻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從此中國人相信了荀子的治國理論,歷代君王和貴族們更是把“水亦載舟亦能覆舟”做為警世恆言。

秦王政和貴族統治階級在統一後的大約八年時間裡為了穩定和鞏固新生帝國,完成了歷史上所謂的全部“暴*”,其中南征、北伐、直道修築和靈渠開鑿所耗費的錢財與興建六國宮殿、阿房宮和驪山陵的錢財相比起來,後者就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一提。

南征和靈渠開鑿需要耗費多少?北伐和直道修築又要耗費多少?如此龐大的財政支出,剛剛統一的帝國中央財政根本支撐不了,最終逼得秦王政和貴族們不得不瘋狂地壓榨普羅大眾,以“敲骨吸髓”來形容毫不為過。

現在中土距離歷史上的統一時間還有三年,而現在秦王政竟然做出決策,把歷史上本該用十一年時間來完成的事情,在未來幾年裡全部完成,這太瘋狂了,瘋狂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歷史上的大秦在統一之前,其國內最激烈的矛盾肯定是“集權”和“分封”的矛盾,而統一之後,因為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發生,“官”與“民”的矛盾迅速成為國內最激烈的矛盾。

歷史只記載結果,而結果背後的原因早已湮滅。寶鼎現在總算知道了在歷史書籍上,大秦為什麼統一之初有分封之議,而其後竟然相隔八年,才有淳于越借“師古”之名重提分封,接著便爆發了“焚書”、“坑儒”兩大重案。這兩大重案實際上就是“集權”和“分封”的矛盾再次爆發。

這八年秦王政在幹什麼?南征,北伐,修直道,修靈渠,最終南征、北伐勝利了,而秦王政則利用南征、北伐順利地轉移了當初國內最激烈的“集權”和“分封”的矛盾,挑起了“官”和“民”的矛盾,由此不但阻礙了功臣們對地方的控制,牢牢地壓制了功臣們對“分封”的追求,而且籍此機會建下顯赫功勳,增強了中央的絕對權威。

南征北伐完成了,分封之議再起,但看看秦王政和中央在“焚書”、“坑儒”兩大重案中的表現,不難發現秦王政和中央已經在八年之後,擁有了絕對的權威,絕對的實力。

“焚書”大案看上去並不複雜,焚書而已,但仔細想一想,秦王政和中央以“私藏禁書”為藉口屠戮了多少功臣?誅殺了多少妄圖“分封”,妄圖對抗中央的貴族?

扶蘇在“坑儒”大案爆發後,直言勸諫,難道扶蘇當真是為了阻止秦王政不要誅殺那一幫招搖撞騙的“方士”?其實想一想就知道了,秦王政之所以要殺“方士”,是因為“方士”已經成為秦王政和貴族們博弈的工具,殺“方士”不過是為了掩蓋他誅殺“方士”背後的貴族而已。

歷史上沒有記載秦王政在“焚書”、“坑儒”兩大重案中誅殺了多少功臣和貴族,但從幾年後大秦的轟然傾覆中不難看出,整個大秦的貴族階層尤其宗室、楚系和本土老秦貴族基本上看不到了,除了被歷史所記載的宗室王子公主、關東系的馮氏和蒙氏被誅殺外,其他人呢?在大秦倒塌的那一刻,難道整個大秦朝堂上可堪重用的只有章邯一個大臣?宗室重臣呢?隗氏呢?熊氏呢?郿城孟西白、夏陽司馬氏呢?他們當時都在哪?

由此可以做出推測,大秦在統一之初,雖然秦王政已經壓制了宗室和本土老秦人,打擊了熊氏,但“集權”和“分封”的矛盾還是來勢兇猛,危害了大秦的安危,危及到了統一大業,所以秦王政斷然決策,放棄休養生息之策,發動南征。

南征並不順利,這其中肯定有貴族們的阻擾,於是北伐又開始了,最終中央財政崩潰,大秦不得不壓榨普羅大眾,竭澤而漁。

南征當真迫不及待嗎?北伐當真一定要打嗎?南征一定要開鑿靈渠,讓軍隊越過南嶺開闢西南疆土嗎?北伐一定要修築直道,讓軍隊出塞佔據河南和雲中嗎?

大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