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給了大家無限的念想。只要有一個和平統一的帝國,有了這個堅實的基礎,那麼中央集權是可以的,分封諸侯也是可能的。
第437章 彪悍李斯
御書房的氣氛很凝重,甚至有些窒悶。
始皇帝的無上威嚴和武烈王的犀利鋒銳再加上籠罩在他們心上的厚厚(陰)霾,讓李斯、蒙嘉等人始終保持沉默,不敢輕易說話。
始皇帝是什麼意思?他是不是承受不了重壓要向武烈王妥協?抑或,他打算堅決阻御並展開反擊?武烈王又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又開始了新一輪的佈局?他這一次要攻擊的對手又是誰?
“說說北疆局勢。”始皇帝打破了沉默,“在諸位愛卿看來,北伐大概何時爆發?這場征伐將給大秦帶來何種影響?”
李斯、蒙嘉等人即刻意識到始皇帝的態度,他要反擊,無意妥協。幾位大臣互相看看,眼神在瞬間內經過“碰撞”,各自尋思對策。
始皇帝的目光轉向了李斯。
李斯絕對沒有想到公子豹的一個大巴掌把他打到了丞相公的位置上。在過去的那場風暴裡,當馮氏成為眾矢之的,蒙氏兄弟和淳于越、伏生等關東大臣被“騙”出京城的時候,整個關東系就靠李斯扛“大旗”了,而李斯沒有畏怯和退縮,當仁不讓,奮力“阻擊”,最終幫助始皇帝贏得了最後的勝利,而他本人一躍登上丞相公的位置就是始皇帝最後勝利的“果實”之一。
始皇帝對他有知遇之恩,李斯當然要“士為知己者死”,要為始皇帝“衝鋒陷陣”,幫助始皇帝實現“集權”的理想。
“匈奴人是否統一併穩定了大漠?假如匈奴人的確統一了大漠,匈奴人是否會入侵中土?假如匈奴人的確要入侵中土,匈奴人是否有能力突破我們的防禦,越過長城?”李斯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們是否有北伐的必要?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是否符合當前大秦的發展需要?”
李斯的聲音迴盪在御書房裡,猛烈衝擊著蒙嘉等人的心神,讓他們紛亂的思緒霎時陷入了極度的混亂。李斯太“彪悍”了,竟然質疑南北戰爭之策,竟敢否定武烈王的北疆策略,竟然以修改國防策略來反擊那些試圖控制財賦策略的大秦本土貴族們。
始皇帝面無表情,但眼裡卻(露)出一絲讚賞之色。
李斯好智慧,一擊而中,一句話就點明瞭要害。
建設北軍強大武力的根源就是來自對南北戰爭的預想,而進行南北戰爭的國策則來自匈奴人統一大漠後可能對中土進行入侵的假設,於是帝國建立之初,國防策略馬上修改為守外虛內,把帝國最強大的武力部署在北部疆域,由此構成對外防禦、對內威懾的國防新格局。
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是由武烈王一手促成並強加於咸陽。
統一大業尚未完成,武烈王就利用匈奴人入侵代北和征伐燕國的機會,把大秦主力軍隊全部部署到北疆,從此武烈王掌控了強大武力,並以此武力一次次威逼咸陽按照他的思路修改國策。等到統一大業完成,武烈王再次利用國內外局勢和各種激烈矛盾,拿出了進行南北戰爭的重要國策,把大秦主力軍隊全部集中到北部疆域,就此形成了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
目前中土本部疆域只剩下地方鎮戍軍,而大秦的精銳將士都在北疆。隨著北軍建設策略的實施,大秦擁有了接近四十萬的常備軍。這是國防策略的需要,但它對中央財政卻造成了重大影響。
中央拿錢養兵,養兵是為了進行南北戰爭,是為了實施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然而,中央是否完全集中了軍權?是否完全控制了北軍?始皇帝和中央能否利用北軍的強大武力來鎮制帝國貴族和地方勢力,實施自己的“集權”策略?
答案是否定的。中央耗費巨大財力供養北軍,但北軍實際上卻成了大秦貴族們對抗中央的強大後盾。中央耗費了財力,卻增強了對手的實力,給自己的“集權”之路設定了重重障礙,這種事情怎能繼續下去?
郎中令蒙嘉表情沉重,眼裡不時掠過不安之色。
趙亥眉頭緊皺,低頭做深思之態。
蒙毅悄悄挪動身軀,試圖把自己藏進黑暗之中。
周青臣伏案疾書,看不到他的表情。像這種內廷議事的記錄都由他負責,但今天到目前為止只有始皇帝和李斯說話了,而他卻始終在奮筆疾書,也不知他在寫什麼。
司馬空拿著武烈王的奏章,還在凝神細看,似乎還沒有讀懂,還需要時間思考。
李斯這句話太過震撼,他的意圖很明確,大家不得不穩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