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部分(2 / 4)

氏和馮氏是否會堅持站在你這一邊?”

寶鼎對此卻是信心十足。隗氏不用說了,隗氏只有把公子扶蘇扶上儲君之位,才能獲取最大利益。馮氏當初在韓國就是豪門貴族,上黨基本上就是馮氏的封地,所以在歷史上,大秦統一後堅持分封的除了老秦人丞相王綰就是御史大夫馮劫了,至於隗氏,不用說,肯定也是堅持分封的一員。

分封之策若等到統一之後再去爭取,難度非常大,畢竟秦王政有統一中土之功業,權威達到了巔峰,那時候再與其對抗,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必須提前佈局,在滅趙之後就迫使咸陽宮修改國策。雖然這一次國策的修改非常有限,但這一步一旦邁開,就相當於在堅固的堤壩上鑿開了一道口子,再想阻擋洪水的衝擊就難如登天了。

“我們必須聯合所有可以爭取到的力量。”寶鼎笑道,“昌平君和昌文君就在蓼園,武安侯是否有興趣和他們談一談?”

第305章 丟擲去的誘餌

武烈侯公子寶鼎、武安侯公子騰、昌平君熊啟、昌文君熊熾,外加南陽守相甘羅,長史趙高,六個人在蓼園就未來中原和東南局勢進行了長時間的商討。

寶鼎最擔心的就是熊氏在咸陽宮的逼迫下,最後不得不鋌而走險,舉兵叛亂。

歷史上秦王政在伐楚之前罷黜了丞相昌平君,貶謫於江陵。隨後李信、蒙武兵分兩路,率軍南下伐楚。其後昌平君舉兵叛亂,李信被迫西進平叛,結果遭到項燕的圍追堵截,大敗而歸。昌平君是否參加了這場大戰,歷史上沒有記載,但從史籍所載的慘烈戰況來推測,昌平君十有八九參加了這場戰鬥,從而讓楚軍佔據了絕對優勢。

昌平君為什麼會叛亂?從當時中土大勢來看,趙燕韓魏四國皆亡,齊楚兩國苟延殘喘,大秦統一中土已經是不可阻擋,以昌平君的才智,當然知道叛亂的後果,當他依舊選擇了謀反,可見他的確走投無路了。

昌平君叛亂,熊氏受到連累,必定慘遭血洗,楚系更是因此遭遇重創。雖然楚系很多人可能會因此轉投隗氏門下以求生存,但那時楚系和當年如日中天的楚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實力上沒有任何可比性,對秦王政根本形成不了威脅。

秦王政為什麼一定要逼殺熊氏?當然是想全面控制朝政,獨攬大秦權柄,最終一言九鼎,實現中央高度集權。

這場激烈的權力博弈早已湮滅於歷史之中,如今只能從史籍的隻言片語中去尋找當年的真相。寶鼎有歷史做依據,透過對這個時代咸陽政局的深刻認識,當然知道秦王政逼反熊氏的原因和目的,現在他要做的就是阻止這一切。

假如如歷史一樣,讓秦王政逼反了熊氏,損失慘重的不僅是熊氏自身和楚系力量,武烈侯及其背後勢力也將遭到沉重打擊。失去了熊氏外戚這個強大的盟友,僅靠武烈侯一方勢力根本無法與咸陽宮抗衡。

以此來推測,今日的秦王政肯定要摧毀熊氏。熊氏和武烈侯聯手,不但可以操控咸陽政局,還可以阻礙秦王政集權中央。現在熊氏因為華陽太后的薨亡導致其實力急劇下降,正是摧毀它的最佳時機。摧毀了熊氏,摧毀了熊氏和武烈侯的聯盟,武烈侯還能支撐多久?

寶鼎苦嘆。他的出現,事實上加劇了咸陽政局的動盪,從而迫使秦王政以更快速度、更凌厲的手段去摧毀熊氏。

寶鼎的分析讓熊氏惶恐,讓武安侯、甘羅和趙高暗自驚駭。

東南對大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東南是大秦三個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而巴蜀的糧食又經東南轉運京畿,假如東南出事,大秦國力必遭重挫。在今日咸陽政局動盪的背景下,讓熊氏控制東南,等於讓熊氏卡住了咸陽的咽喉,這當然令咸陽宮寢食不安,無法容忍。

好在寶鼎知道歷史,有先見之明,把自己的勢力部署於東南的南北兩端,看上去是對熊氏形成了包圍,但實際上是對熊氏形成了保護。

這時候合作當然是雙贏的局面,然而,中原和河北局勢與東南局勢緊密相連,一旦河北戰敗,中原大亂,武烈侯遭受重創,則東南熊氏必定獨木難支,傾覆在即。

“河北大戰是一場消耗戰,打得時間越長,對我們越有利。”寶鼎說道,“我擔心的不是河北戰局,而是正在大河南北爆發和蔓延的大饑荒。這場大饑荒讓數百萬人面臨死亡的威脅,假如我們不能拯救這些災民,不能以最快速度扭轉因大饑荒而造成的危局,那麼我們雖然在名義上消滅了趙國,但實際上卻背上了一個可怕的大包袱。這個大包袱將嚴重損耗大秦國力,給齊楚燕三國贏得喘息的時間,未來中土極有可能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