塊大肥肉吃不到了,那等於君王首先在權力和財富分配中拿到了最大的利益,接下來,用什麼分配方案才能滿足貴族們的利益?
寶鼎只能妥協,他必然要走上維護貴族利益之路,從爵位的繼承到財富的保護,以權力的繼承和財富的增加來換取貴族們對帝國的忠誠。也就是說,無論是傳承至今的老貴族,還是新興的軍功貴族,他們都將一代代延續下去,最終形成龐大的豪門世家,形成實力強悍的門閥。
寶鼎痛恨門閥政治,門閥政治的興起不但削弱了中央集權,也給中土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就目前的條件來說,寶鼎為了帝國的強盛只能加快中央集權的速度,但為了中央集權不至於走向極端,他又不得不竭盡全力維護貴族們對權力和財富的佔有,所以,他明知這種制度會在未來造成世家政治,門閥政治,最終會嚴重削弱中央集權,但也只能這樣走下去。
然後就是確保寒門軍功貴族的利益。
後世從隋唐開始,以科舉制度來大力拓展寒門士人的權力和財富,繼而打擊世家,扼殺門閥,確保君權至上的中央集權制度。可惜的是,科舉制度的推行需要太多的條件,而這個時代根本不具備這些條件,所以即使實施官學和私學並行發展的制度,寒門士人受制於各種各樣的因素,尤其在中土和平的大背景下,他們想在帝國的權力和財富分配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可以說是絕無可能。
寶鼎所能做的,也就是在當前條件下,最大程度地保證寒門士人的利益,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中的優秀者能夠進入貴族行列,也能在權利和財富分配中獲得一份收益。
寶鼎把這份斡旋方案以私人書信的方式,同時寫給了秦王政、兩位丞相,上將軍王翦和昌平君,以及駟車庶長,太尉和御史,還有就是公子扶蘇,徵詢他們的意見。
第325章 退一步
為武安君白起昭雪沉冤,確立公子扶蘇的儲君地位,這都是秦王政可以做出的妥協,可以緩和他與老秦人、楚系之間的激烈矛盾,但無論是老秦人還是楚系,他們最終目的不是為武安君翻案,也不是把公子扶蘇推上儲君之位,而是要最大程度地攫取統一後的權力和財富,這才是這場風暴愈演愈烈的真正緣由,而這是秦王政所不能認同和接受的,也是寶鼎在斡旋方案中最難解決的問題。
寶鼎的方案給了那些抱著分封功臣想法的人以迎頭一擊。不要說功臣了,就連普通宗室都沒有分封的資格,唯獨有分封資格的就是君王之子,但君王之子的分封也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分封諸侯,其在封國的統治權不過是象徵意義,而且還有“削藩”這把高懸的律法寶劍,這把寶劍一旦落下,封國取消,分封的王子們就連那點象徵意義的統治權都將煙消雲散。
或許有人抱有幻想,認為“削藩”並沒有想像的容易,但封國的權力被瓜分,守、相和鎮戍將軍互為牽制,尤其鎮戍軍被中央牢牢控制,一旦時機合適,只要君王一聲令下,鎮戍軍就能把試圖割據稱霸的封君徹底消滅。鎮戍將軍獨攬封國軍權才是這一制度最為強悍的地方,而鎮戍將軍的頻繁調動又確保了中央對封國軍權的掌控,由此遏制了封君對權力的侵佔和保證了“削藩”對封君的威脅。
統一後的帝國實行中央領導下的封國和郡縣並行制,而王子們分封諸國,確保了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權,確保了中央對龐大疆土的實際控制,所以此策實際受益者是秦王政,是中央,是未來的帝國。
正因為帝國的未來獲得了堅實的保障,那麼貴族們的利益也因此得到了保障,雖然從短期利益來看,貴族們尤其那些功臣們並沒有從統一中獲得最大收益,但從長遠來看,他們的家族可以獲得世世代代的榮華富貴,可以世世代代分享帝國的權力和財富,相比“暴富”之後帶來的各種風險,貴族們應該更願意接受這種“細水長流”式的沒有任何風險的分享權力和財富的方式。
唯一在這場對未來帝國權力和財富分配中沒有獲得任何好處的就是寒門士人階層,雖然通向權力和財富的大門依舊是開啟的,甚至比過去更大了,但因為中土的統一,大爭之世的結束,依靠軍功而獲得權力和財富的路基本上被斷絕,寒門士人若想躋身權力的高層甚至巔峰,就必須另謀他路,而依附權貴成為其門下的門生故舊顯然是最好的途徑。
當年商鞅變法,二十等軍功爵重新分配了大秦的權力和財富,造就了一批批軍功貴族,增強了大秦的國力,幫助大秦統一了中土,但隨著中土的統一,時代變了,形勢變了,二十等軍功爵的歷史使命也基本結束了,昔日曾經造就了一批批軍功貴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