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有把握擊敗齊楚聯軍嗎?
歷史上秦國在統一戰爭後期,是在秦齊聯盟的基礎上,先行擊敗楚國,然後再滅亡了齊國。現在寶鼎改變了歷史,他製造了一個“徐福刺秦”事件,使得秦齊兩國處於敵對狀態,再也沒有重建盟約的可能,這時候,假如秦國要先滅齊,那就必需與楚國結盟,以避免與齊楚兩國同時開戰。
楚國的景氏、項氏都是遠見卓識之輩,他們知道齊國假若亡了,楚國絕對難以獨存。以楚國的實力與秦國鼎立抗衡,其結果不難預見。唇亡齒寒,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但各諸侯國都有自己的利益,各諸侯國朝堂上的各方勢力也有自己的利益追求,所以這個看上去非常簡單的道理,到了君王臣僚面前,卻顯得非常得複雜,以致於很多人睜著眼睛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甚至亡國滅族。
寶鼎難做取捨,陷入沉思。
他個人還是堅持歷史軌跡的發展方向,在統一戰爭的後期先打楚國。假如先打楚國,那無疑就沒有必要設法保全陽文君及其保守勢力,但從目前的局勢來估猜,接下來秦國肯定要打齊國,如此一來陽文君就不能死,其背後的保守勢力就不能被趕出朝堂,秦國需要楚國的聯盟。
然而,范增已經做出了暗示。齊楚要合縱,景氏和項氏肯定要再一次發動兵變誅殺陽文君及其勢力,以便控制朝政,秦國接下來的對手既不是齊國,也不是楚國,而是齊楚聯軍。
寶鼎微微皺眉,說道,“楚國的局勢如何發展,我不好預測,但我希望這種發展有利於秦楚兩國,希望壽春在推動這種發展之前考慮一下秦國的反應?”
“咸陽宮的反應並不重要,再說你們的大王已經下令,要滅齊,要血屠臨淄。”范增說道,“對於我們來說,更在意的是武烈侯的反應。”
范增在說到“我們”兩個字的時候,語氣有所加重,進一步給寶鼎以明確暗示。
寶鼎的臉色漸漸嚴峻。
目前咸陽的政局太緊張,稍有不慎就會引發血雨腥風,而中原尚未從大饑荒的重創中恢復元氣,另外與齊國關係的惡化,以及楚國政局的突變,讓中原不得不在東南兩個方向屯駐重兵以為戒備,再加上河北局勢艱難,秦趙兩軍對壘於呼沱水一線,中山一戰已經進入倒計時,種種困難疊加到一起,導致中原步履維艱,這時候想對楚國施加重壓,暗中幫助陽文君控制楚國的朝政,事實上難如登天。
如其陷入被動,倒不如當機立斷,拋棄陽文君,重新掌控主動,以求得與楚國合縱勢力之間的妥協。
楚國的合縱勢力以景氏和項氏為首,他們若想一口吞噬以陽文君為首的連橫勢力,單靠自己的力量顯然不足,必須贏得外部力量的支援,也就是齊國和秦國的支援。齊國肯定支援,齊國的當務之急就是與楚國合縱,所以以陽文君為首的連橫勢力就是他們必欲殺之而後快的敵人。
至於秦國,當然不會放棄對陽文君的支援,支援陽文君是維持秦楚盟約的先決條件。秦國為了支援陽文君,在秦楚邊境屯有重兵,一旦陽文君求援,秦軍必定殺進淮南。為此,景氏和項氏必須利用眼前的形勢說服中原的武烈侯,以期得到武烈侯對他們的支援。
“你們給我什麼承諾?”寶鼎問道。
“秦楚盟約。”
寶鼎笑了起來,“你們拿什麼贏得我的信任?”
“武烈侯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范增鄭重說道,“我聽說,武烈侯與秦王有十年之約。以此來推測,武烈侯在未來幾年肯定要打楚國。”
寶鼎沉吟不語。
項燕這一招高明,他撕下了臉上的面具,豪氣沖天地向武烈侯挑戰。你敢不敢應戰?
楚國陽文君的實力過於龐大,就算景氏和項氏利用手上的武力殺了陽文君,也無法剷除他的勢力。比如當年的春申君,陽文君和李園雖然把他殺了,卻一直無法徹底剷除他的勢力。原因很簡單,楚國貴族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從血緣、姻親到利益,等等,這些東西把楚國貴族們連到了一起,楚國的貴族勢力就像一棵根繁葉茂盤根錯節的參天大樹,砍斷一根旁枝容易,砍斷一片旁枝卻是千難萬難。
陽文君的勢力一旦展開反擊,楚國政局就要亂,不要說與齊國合縱抗秦了,就連維持楚國自身的穩定都有問題。楚國一旦大亂,中原秦軍乘勢殺進,楚國就完了。所以,景氏和項氏不但要在誅殺陽文君的時候穩住中原的武烈侯,更要在其後鎮壓、收買和分化陽文君所在勢力的過程中,繼續穩住中原的武烈侯,為此他們需要一段時間,而有了這段時間的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