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部分(1 / 4)

在隗狀的蓄意操縱下,朝野上下都在盛傳武烈侯要在“封君之上建王爵”,爵秩等級要做顛覆性修改,世襲制更是東山再起捲土重來。此傳言非常符合貴族們的利益,一時間朝野上下一片讚頌,武烈侯也因此贏得了所有貴族的支援,與之相對應的是,秦王政和咸陽宮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秦王政看到了危機。武烈侯掘開了大秦“法治”的堤壩,滔天洪水正呼嘯而出,僥倖的是現在還有堵塞的希望,但如果咸陽退讓,妥協,那麼決口會越來越大,等到中原大戰結束,整個堤壩也就轟然傾覆了。

從中樞裡的爭論可以看得出來,宗室、老秦人和楚系等豪門貴族正在不遺餘力地推波助瀾,竭盡全力幫助武烈侯挖掘堤壩。很明顯,局勢正在失控,武烈侯正在失去對整個大勢的控制,他已經身不由己了,他將很快被洪水所吞噬。

武烈侯到底想幹什麼?他難道背離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要維持中土的分裂,要摧毀大秦王國?

在隗狀等人激烈爭執的時候,秦王政的情緒差點失控,他再也忍不住了,斷然決定以兄長的身份寫信質詢武烈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只有放棄中原決戰了。

寶鼎接到秦王政這份措詞激烈的書信後,心情十分沉重。

局勢的發展在他的預料之中,但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一幕,這證明他當初的想法是錯誤的,他拯救帝國的道路走錯了。他雖然改變了歷史,但大秦還是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第385章 兄弟同心

寶鼎的情緒一度很低落,然而拯救帝國的理想還是讓他很快振作起來,他必須從重圍中殺出一條血路。

在寶鼎拿出國策變革策略的時候,他已經估計到其中的難度。人性貪婪,尤其反對中央集權制的豪門貴族在變革過程中,極有可能主導變革,繼而把帝國推向分裂的深淵,所以中原決戰失敗後,寶鼎旗幟鮮明地維護秦王政和中樞的權威,事實上也就是維護秦王政和中樞的國策變革主導權。

寶鼎一直試圖利用武力來脅迫咸陽,掌控國策變革的主導權,但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也是不切實際的,它將給大秦帶來可怕的災難。

秦王政和中樞絕不會放棄國策變革主導權,這是原則性問題。中央的權威不容挑釁,君王的尊嚴不容褻瀆,假如中央失去了權威,君王失去了尊嚴,中央還是中央,君王還是君王嗎?

寶鼎的想法是好的,但他一個人推動不了國策變革,他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龐大的貴族群體與他齊心協力,然而眼前的事實很殘酷,所謂的“志同道合”是有條件的,圍繞在他身邊的貴族群體有他們自己的利益追求。當寶鼎在藉助他們的力量推動國策變革的同時,他們也在藉助國策變革來掠奪自己所需要的利益,最終,兩者因為利益目標的不同,不可避免地要分道揚鑣。

寶鼎反覆思考,推衍,還是認為自己的拯救策略沒有錯誤,局勢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歷史上秦王政在這段時間驅逐了熊氏外戚,昌平君熊啟先是遭到罷黜,貶謫,接著在中原大戰中叛亂,逃亡。與此同時,巴蜀人隗狀和老秦人王綰出任左右丞相,蒙武和李信指揮中原決戰。這場決戰秦王政打敗了。不得以的情況下,秦王政請老將王翦出山,請他到中原戰場指揮決戰。

從這些政治事件中不難看到,歷史並沒有因為寶鼎的出現而發生多大的改變。由此可以推測,在這段時間裡,秦王政試圖集權中央的策略遭到了巨大的阻力,為了統一,他不得不向枝繁葉茂的楚系,向強悍的老秦人妥協,朝堂之上隨即形成了以隗氏為首的楚系、以王綰、王翦為首的老秦人和以蒙氏、馮氏為首的關東系三足鼎立的局面。

既然歷史發展的主脈絡沒有變化,咸陽政局的發展自然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那麼不難想像,寶鼎的出現不過是增加了宗室力量,擴大了豪門貴族的實力,讓秦王政在中央集權的過程中遭遇到了更大的阻力而已。

歷史上王翦贏得了中原決戰,中土命運的轉折就此完成。在其後的三四年時間裡,秦王政在複雜的政治局面下,鎮制了豪門貴族,擊敗了“分封”的反撲,神奇般地完成了中央集權,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這其中的過程已經湮滅於歷史,但可以想像,秦王政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又用盡了多少手段,打擊和摧毀了多少對手。

然而,寶鼎來到這個時代的蝴蝶效應竟然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就在中土命運走向轉折的時候,出現了,而且勢頭兇猛,擋者披靡。

這些年寶鼎的所作所為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