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秦時,有一個名叫盧敖的人,被秦始皇任命為博士,他奉秦王之命外出尋找仙人,以求得長生不老之藥。盧敖來到北方的大山,又經過極北,最後到達了蒙古山。在蒙古山,盧敖看見一個士人,此人長得非常奇怪,眼珠凹陷,兩鬢長滿了黑髮,體型也是上寬下窄,這個人此時正在迎風起舞。可是當他見到盧敖的時候,就躲了起來。盧敖追過去想看個究竟,只見這個人蜷縮在那裡,正在吃蛤蜊。盧敖對他說:“我一個人離開中原,足跡幾乎遍佈四方,今天在這裡見到你,算是有緣,不知你是否願意和我一起同行?”這個人說:“原來你是中原的人啊,怎麼會跑到我這裡來呢?這裡有同樣的星星、月亮、太陽,同樣有四季的變化,這裡和那些叫不出名字來的地方相比,簡直就是堂屋的一角啊。就說我吧,我去過無邊無際的南邊,去過無聲無息的北邊,也去過幽深渺茫的西方,向東還去過太陽昇起的地方。還有很多地方上面沒有天,下面沒有地,我都還沒有到達過。你剛剛來到這個地方,怎麼就能說是遊遍四方了呢?你就留在這裡吧,我還要去九天之外和仙人汗漫見面呢。”說完就進入了雲中。盧敖抬起頭看著他,那個人很快便消失在雲中了。盧敖的心中很難過,心想我和這個人相比,就像是小蟲子遇到黃皓一樣,這不是很可悲嗎?

此後,人們便用“汗漫”一詞指漫遊之遠。後來,引申為十分廣泛,不著邊際之意。

■ 汗青

“汗青”一詞來源於古人記事用的“竹簡”。

紙張發明之前,古人在竹簡上書寫記事。單個竹片,謂之“簡”;單個木片,謂之“牘”。製作竹簡,首先要選擇上等的青竹,稱其為“青”。然後,把“青”削成長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為了便於書寫,另一方面也為了乾燥防蟲。烘烤之時,本來新鮮溼潤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樣。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了。“汗青”的原意是指青竹出汗的工序,漸漸成了竹簡的代名詞了。

從出土的古代竹簡來看,簡、牘各有所用:木牘多用來書寫文書、通訊,而竹簡多用來書寫書籍。竹簡也有長短之分,長簡書寫儒學經典,短簡書寫諸子與史傳。故此,“汗青”也成了書冊、史冊的代名詞了。

兩字篇 第三章(2)

現在,“汗青”多指史冊。

■ 黑馬

“黑馬”一詞最早出現於賽馬比賽當中,指在賽馬場上本來沒有實力的馬匹,卻在比賽結束時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並取得意外勝利的獲勝者。原詞出自小說《年輕的公爵》。

在《年輕的公爵》這部小說中描寫了一段精彩的賽馬場景,文中這樣描寫:在比賽剛開始時,兩匹被大多數人看好的良種馬,一路領先,一匹馬眼看就要奪取勝利,此時全場為之狂呼,認為這匹馬必定是冠軍,誰知在接近終點的一霎那,忽然一匹很不起眼的黑色馬匹以風馳電掣的速度追趕而來,並且遠遠地把兩匹即將奪冠的良種馬拋在了後面,驚人地率先到達終點,並且奪得了冠軍。《年輕的伯爵》原文中所用的“darkhorse”一詞即有黑馬的意思,同時“dark”又是知名度不高的意思。與原文的意思正好相應,從此“黑馬”一詞便開始流行使用,美國的16屆總統林肯也曾經有“黑馬式”總統的美稱。

今天,“黑馬”一詞多用來比喻出人意料的或者是實力難測的競爭者突然取得勝利。在一些體育比賽中我們經常把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出了好成績的運動員或者團體稱為“黑馬”。

在出版業中,有一種校對軟體,也稱之為“黑馬”,即黑馬校對軟體,此軟體通常可以校對出校對人員不易發現的錯誤。所以,“黑馬”一詞在此使用的也是出人意料的意思。

■ 紅娘

“紅娘”一詞出自元代王實甫所寫的雜劇《西廂記》,在這裡面紅娘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的形象。

“紅娘”在《西廂記》當中雖然是以一個丫鬟的角色出現的,但卻是全劇中最光彩照人的一個角色。她聰明熱情,活潑勇敢,為了成全她家小姐和張生的美好婚事,跑來跑去,牽針引線,捱罵,捱打,但是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幫助別人的想法,並且憑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了封建的老夫人,最終讓崔鶯鶯與張生有情人終成眷屬。

當初在王實甫寫這個角色的時候,他就為這個角色的行為很是讚歎,決心要為這個小丫鬟取一個好聽的名字。他左想右想,絞盡腦汁,還是沒有結果。突然有一天,他看見一隻小鳥,小巧玲瓏非常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