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精神現象學 作者:鼕鼕

——精神是這樣的絕對的實體,它在它的對立面之充分的自由和獨立中,亦即在互相差異、各個獨立存在的自我意識中,作為它們的統一而存在:我就是我們,而我們就是我。意識在自我意識裡,亦即在精神的概念裡,才第一次找到它的轉折點,到了這個階段,它才從感性的此岸世界之五色繽紛的假象裡並且從超感官的彼岸世界之空洞的黑夜裡走出來,進入到現在世界的精神的光天化日。

一、自我意識的獨立與依賴;主人與奴隸

自我意識是自在自為的,這由於、並且也就因為它是為另一個自在自為的自我意識而存在的;這就是說,它所以存在只是由於被對方承認。它的這種在雙重性中的統一性的概念,亦即在自我意識中實現著其自身的無限性的概念是多方面的,它裡面的各個環節具有多層的意義:一方面,這個概念的各個環節彼此之間保持著嚴格的差別和界限,另一方面在這種差別中同時它們又被認作沒有差別,或者總是必須從相反的意義去了解它們。

有差別的方面的這種雙重意義即包含在自我意識的本質裡,而它的本質即是無限的,或者即是直接地被設定為自我意識的規定性'或有限性'的反面。對自我意識在這種雙重性中的精神統一性概念的發揮,就在於闡明這種承認的過程。

'Ⅰ.雙重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有另一個自我意識和它對立;它走到它自身之外。這有雙重的意義,第一,它喪失了它自身,因為它發現它自身是另外一個東西;第二,它因而揚棄了那另外的東西,因為它也看見對方沒有真實的存在,反而在對方中看見它自己本身。

它必定要揚棄它的這個對方;這個過程是對於第一個雙重意義的揚棄,因而它自身就是第二個雙重意義;第一,它必須進行揚棄那另外一個獨立的存在,以便確立和確信它自己的存在;第二,由此它便進而揚其它自己本身,因為這個對方就是它本身。

這個對於它的雙重意義的對方之雙重意義的揚棄同樣是一種雙重意義的返回到自己本身。因為第一透過揚棄,它得以返回自己本身,因為透過揚棄它的對方它又自己同自己統一了;第二但是它也讓對方同樣地返回到對方的自我意識,因為在對方中它是它自己,於揚棄對方時它也揚棄了它自己在對方中的存在,因而讓對方又得到自由。

但是自我意識與另一自我意識相關聯的這種運動在剛才這種方式下是被表象為一個自我意識的活動;不過一方面的活動本身即具有雙重意義,它自己的活動也同樣是對方的活動。因為對方同樣是獨立的,封閉在自身之內的,在對方里面沒有什麼東西不是透過它自己而存在的。那第一個自我意識所遇著的物件並不僅僅是被動的象慾望的物件那樣,而乃是一個自為地存在著的獨立的物件,對於這樣一個物件,因此,如果這物件自己本身不做它(前者)對它所做的事,則它對它的物件再也不能為所欲為。所以這個運動純全是兩個自我意識的雙重運動。每一方看見對方作它所作的同樣的事。

每一方作對方要它作的事,因而也就作對方所作的事,而這也只是因為對方在作同樣的事。單方面的行動不會有什麼用處的,因為事情的發生只有透過雙方面才會促成的。

因此行動之所以是雙重意義的,不僅是因為一個行動既是對自己的也是對對方的,同時也因為一方的行動與對方的行動是分不開的。

在這個運動裡,我們看見,那表明為力的交替的過程又重複出現了,不過現在是在意識中出現罷了。在前一過程裡只是'就分析認識過程的'我們看來如此,而在這裡卻是兩個極端或對立的雙方自己意識到如此。自我意識是中項,它自己分化成兩個極端;每一極端都和對方交換它的規定性,並且完全過渡到它的對方。

當然每一方作為意識都是在自身外的;然而在它的在自身外的存在中它同時即返回到自己,是自為的,而它的在自身外乃是對意識而言的。就意識看來,它立刻是、又不是另一個意識;並且同樣,這另一意識是自為的,只因為它揚棄了它的自為存在,而且只有在對方有自為存在的情形下,它才有自為存在。每一方都是對方的中項,每一方都透過對方作為中項的這種中介作用自己同它自己相結合、相聯絡;並且每一方對它自己和對它的對方都是直接地自為存在著的東西,同時只由於這種中介過程,它才這樣自為地存在著。它們承認它們自己,因為它們彼此相互地承認著它們自己。

我們現在要考察承認的這種純粹概念或自我意識在它的雙重化的統一性中的純粹概念,看它的這種過程如何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