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2 / 4)

小說:精神現象學 作者:鼕鼕

而形狀、顏色、硬度、韌性以及無數的其他特質將會共同構成規律的外在方面,作為內在規律性、數的外在表現,這樣,兩方面就可以互為映象。

可是由於否定性在這裡不是被瞭解為過程或運動,而被理解為靜止的統一或簡單的自為存在,所以這個否定性就毋寧呈現為這樣的東西:事物因它而反抗運動,並因它而保持自己於其自身,與運動過程漠不相干。但是,由於這個單一的自為存在是一個與其他自為存在漠不相干的靜止的東西,比重於是就成了與其他屬性同時並存的一個屬性;而既然同時並存,它與這些屬性之間的一切必然關係或一切規律性也就一律不存在了。——比重作為這樣的單一的內在,在其自身中是沒有差別的,或者說,它只有非本質的差別;因為它的純粹的單一性把一切本質的區別都取消了。因此,這種非本質的差別,亦即數量或大小,就必須在對方中即在其他屬性的復多性中建立它的映象或他物,以便因此而成為一個區別。如果這個復多性本身綜合起來被規定為對立的單一性,或凝聚性因而這個凝聚性成為在他物中的自為存在,就象比重之為純粹的自為存在那樣,那麼第一,這個凝聚性乃是不同於前一規定性的、純粹的、建立在概念裡的規定性,而建立規律的辦法因此也將是在前面討論感受性對激動性的關係時已經談到過了的那種辦法。——其次,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凝聚性作為在他物中的自為存在的概念,僅只是與比重相對的那一方面的抽象,其本身並無存在。因為在他物中的自為存在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無機物要把它的自為存在表示為一種自我儲存,它就依靠這自我儲存而不至於成為這個過程的一個產物。但這恰恰是違背無機物的本性的,它的本性裡本來沒有目的或普遍性。它的過程勿寧只是它的自為存在,是它的比重賴以揚棄其自身的那種特定的行為。而它的凝聚性會在其中達成其真實概念的這個特定的行為和它的比重的特定的大小或數量,這兩者乃是完全互不相干的兩個概念。如果我們完全撇開行為的種類不管而考慮數量觀念,也許我們會想到比如這樣的一種規定:作為一較高的自在存在、較大的比重比較小的比重更會拒絕參入於過程。但是相反的,自為存在的自由則只在輕便中才能與一切事物發生關係而又保持自身於事物的多樣複雜之中。只有內涵而沒有關係的外延,乃是一種空無內容的抽象,因為外延構成內涵的實存(或實際存在)。但無機物之儲存自我於其關係中,前面已經說過,並不是自我儲存的本性,因為無機物本身沒有運動原理,或者說無機物的存在並不是絕對的否定性和概念。

反之,如果不把無機物的這另一方面視為'運動'過程而視之為固定不變的存在,那麼這個另一方面就是普通所說的凝聚性。凝聚性是一種單一的感性特質,它的對方是鬆散了的環節,它分散而為許多互不相干的特質或屬性,而又象比重那樣歸屬於凝聚性之下;於是許許多多互不相干的屬性結合一起就構成凝聚性的對方。但在這裡,正如在別處一樣,數是唯一的規定性,數這個唯一的規定性不僅不表示這些屬性相互的關係和過渡,卻恰恰表示根本就沒有任何必然關係,按照它的本性說,它代表一切規定性的消滅,因為它所代表的規定性乃是一種非本質的規定性。因此,可以說,一系列的物體,如果它們之間的差別在於它們的比重上的數的差別,而另一系列的物體,其間差別在於屬性的不同,那麼這兩系列的物體就決不互相平行,即使為了把事情化繁為簡而只選取其中的一兩個,情況也並無改變。因為事實上構成這個平行之另一面的,只能是這一整束的屬性。為了把這一整束安排整齊,使之連成單一的整體,觀察意識隨手可以現成取得這些屬性的數量大小不等的規定性,但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呢,它們的區別又表現為質的區別。現在,在這一大團裡,那應該被稱為肯定的或否定的並且會互相揚棄的東西——一般即指公式的繁密結合在一起的內部組成與外在展開,——乃是屬於概念的;而概念則恰恰透過屬性因之而被視為單純的存在物的那同一條道路已被排除掉了。在這種存在裡,任何屬性都不具有對其他屬性的否定性質:每一個屬性也都如其他屬性同樣地存在著,而且它也不以什麼其他方式指明自己在整體內部組成上的地位。——在一個依照平行的差別排列起來的系列裡(姑且設想其關係是兩方面同時增加或者僅只一方增加而另一方減少),其中要緊的表現,只是這個集合體,即構成規律之一方面以與比重相對待的那個整體的最後的那個簡單表現。但是這一方面,就其為存在著的結果而言,也不過就是前已提到過的那種個別的屬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