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比如說,就象普通凝聚性這樣的東西,在這種個別屬性之旁,還有包括比重在內的許多其他的各不相干的屬性,它們之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同樣地完全有權,也可以說同樣地完全無權被選為整個另一方面的代表,每一個都僅僅代表其本質,用德國話說,僅僅把本質呈現出來,而並不就是事情本身。
因此,前面那種企圖,想發現一些物體系列,其兩個方面平行地前進,而又按照包括這兩方面的一條規律來表述物體的本性,那樣的企圖,就必須被視為是一種不知道它自己的任務和達成其任務之手段的想法。
'2.有機物的組織:類屬,種,單一性,個體'
前面我們曾把呈現於觀察意識面前的有機形態的內外兩面的關係立即轉移或者說應用到無機物範圍裡去。現在我們可以較詳細地說明所以這樣做的原因,並從而看到這種關係的另外一種形式。在有機物裡,根本就不象在無機物裡那樣,有什麼好象令人可以進行這樣一種內外關係之比較的東西。無機物的內在是一個簡單的內在,它在知覺面前呈現為存在著的屬性,因此它的規定性本質上就是數量或者說大小,它作為一種存在著的屬性是與外在或許多其他的感性屬性互不相干的。但有機物的自為存在卻不象這樣出現在它的外在的對面,而是在其自身以內就包含著他物或對方的原理。
如果我們把自為存在定義為簡單的儲存其自身不變的自身關係(ein�ea-chesicherhaltendeBeziehungau�esichselbst),則它的他物或對立就是簡單的否定性,而有機物的統一體就是自身持存不變的自身關聯與簡單的否定性這兩者的統一。這個統一,就其為統一而言,是有機物的內在,有機物因此內在而本身是普遍的,或者說,它因此就是類屬。類屬對於它的現實,類屬有自由,比重對於形體,比重有自由,但兩種自由不同。比重對形體的自由是一種存在著的自由,或者說,它是作為特殊的屬性而站在一方面的。但因為它是存在著的自由,它就也僅僅是本質上屬於這個形態的一個規定性,換句話說,它是這個形態作為本質因之而成為一有規定的本質的那樣一種規定性。但是,類屬的自由乃是一個普遍的自由,它與這個形態或它的現實是各不相干的。因此無機物的自為存在本身所有的那個規定性,在無機物那裡只歸屬於它的存在,而在有機物這裡則歸屬於它的自為存在了。因此,雖然無機物那裡規定性已經同時僅僅是屬性,但究竟它還具有本質的身分,因為它是作為簡單的否定物與那作為為他存在的實際存在互相對立著的,而這個簡單的否定物歸根結底就其最後的個別規定性而言乃是一個數。但是有機物是一個個別性,個別性自身是純粹的否定性,因而它已將固定的數規定性從其自身中予以消除,因為固定的數規定性是屬於漠不相干的存在的。所以,只要有機物在其自身含有漠不相干的存在環節並從而含有數這個環節,那麼數就只能被視為在它那裡的一個偶然的東西而不能被視為它生命性之本質。
但是現在,雖然我們已經指出純粹的否定性亦即過程的原理並不落於有機物以後,並且說明有機物並不在其本質中把純粹否定性當作一種規定性,而毋寧個別性自身本來是普遍的,但這個純粹的個別性卻並不因為它的環節彷彿總是抽象的或普遍的而其本身在有機物裡面就能說是得到了發展的、現實的。相反,這種得到了發展的環節出現於那種倒退為內在性的普遍性之外;而居於現實或形態亦即自身發展著的個別性與有機共相或類屬之間的是規定了的共相,這種有規定的共相就是種。共相或類屬的否定性所達到的那種存在,只是一種流行於存在著的有機形態的不同部分中的過程的充分發展了的運動而已。如果類屬在其自身,作為靜止的簡單性,就已具有了不同的部分,如果因此它的簡單的否定性本身同時就是運動,就是那種流行於既簡單而又直接於其本身中普遍的那些部分之間的運動,而那些部分就是在這裡實現存在著的那些環節,那麼,有機類屬就是意識。
可是雖說如此,簡單的規定性,作為種的規定性,乃是以一種毫無思想的方式而出現於類屬之中的;具體現實是從類屬開始,換句話說,在具體現實中出現的不是類屬自身,即是說,根本不是思想。這個類屬,作為現實的有機的東西,僅僅是由一位代理人代表著的。但這位代表,在這裡說就是數,它好象在指明著從類屬到個體形態的過渡,並且把必然性的兩個方面呈現於觀察之前,有時把它呈現為簡單的規定性,有時把它呈現為一種充分發展了的複雜多樣的形態,可是這個代表,這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