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政問題,一個分配問題。與人們期望的相反,政府的地位得到了強化。政府擺脫了政治問題的纏繞,獲得了公司化、技術化的特徵。經濟增長,財富,成為政府追求的首要目標。

政府公司化無疑加強了政府的壟斷地位,強化了政府的權力。公共領域處於政府的嚴格控制之下。與此同時,市場化造成了一個迅速生長的私人領域。增量政治改革的判斷就是據此做出的。

俞可平寫道:〃改革開放後中國政治的最重要發展,就是中國正在走上一條增量民主的道路,這是在中國目前現實環境下惟一一條通向善治的道路〃。他認為增量民主包含以下三層基本的意義:首先,正在或者將要進行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建沒,必須有足夠的〃存量〃。即必須具備充分的經濟和政治基礎,必須與既定的社會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尤其是,必須擁有現實的政治力量而無需完全地重新培植,必須符合現存的政治法律框架,具有法學意義上的合法性(Legality),不能違背現有的憲法及其他基本法律。其次,這種改革和民主建設,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形成一種新的增長,是對〃存量〃的增加。這種新的〃增量〃,不是對〃存量〃的簡單數量增長,而是性質上的突破。它不僅具有法學意義上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具有政治學意義上的合法性(Legaitimacy),即對於社會進步和公共利益而言具有正當性,併為絕大多數公民所自覺認同。其三,這種改革與發展在過程上是漸進的和緩慢的,它是一種突破而非突變。雖然這種突破可能意味著質變的開始,但質變的過程將是十分漫長的。這種漸進改革或漸進民主形成一種〃路徑依賴〃,它不能離開先前的歷史軌道,是歷史發展的某種延伸10。從這個定義來看,增量政治改革的概念,內在地鑲嵌著一個假設,即市場化私域的增量透過漸進的路徑,最終能夠實現存量突破,走上善治。這個結論,以及外圍式改革、波浪式改革等等,都可以表述為:市場支援民主。

〃市場支援集權〃和〃市場支援民主〃是分析中國政治演進的兩個基本正規化。這兩個正規化雖然結論殊異,但卻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缺陷,就是對市場作了抽象的理解。〃市場支援集權〃論注意到了目前的市場經濟是〃中國特色〃的這一事實,與自發演進的秩序不同,中國特色的市場特殊就特殊在這個市場是在政府主導下建立起來的。〃市場支援集權〃論把〃市場〃抽象掉了,只留下了〃中國特色〃,它用政府主導下的精英聯盟代替了具體的市場,也就是把市場中最強大的力量,把驅動市場的威權政府視做市場本身。而〃市場支援民主〃論則把〃中國特色〃抽象掉了,被抽象掉中國特色之後的市場,獲得了〃市場善意〃的屬性,這一理論對於市場在政府主導下發育所產生的精英聯盟視而不見,得出了市場似乎是力量均衡的、善意的體系這一虛假的判斷。

。 想看書來

中國的現實路徑:市場支援法治

市場支援法治:中國政治改革的現實路徑

現實中,中國政治演進卻走了與上述兩種設想不同的路徑。這一路徑就是法治化,與上述兩種正規化並列,我把這條路徑稱作〃市場支援法治〃。

進入90年代以後,中國的政治演進出現了向法治化轉向的明確趨勢。這一取向得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支援。那些在很多問題上存有分歧的不同階層、集團,在〃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上,是一致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修正主義的中國還是維持現狀

第四章 中國是一個革命者嗎?

有理由相信,如果中國日益強大,其精英們將仿效美國,使用理想主義的辭令來描繪中國的外交政策。然而,中國會像美國一樣,最大限度地佔有世界權力。如果生存是其最高目標,那麼中國便別無選擇;這正是大國政治的悲劇。

——米爾斯海默《大國政治的悲劇》

對中國的兩種判斷:修正主義還是維持現狀

根據這個悲劇性的邏輯,中國財富的增長,對於不願意臣服的強國來說,無論如何都不是福音。因此,其他強國起而遏制中國,似乎就是自然的選擇。依據這個邏輯行事的國家出於本能,要採取個別的或聯合的行動對付中國的崛起。

目前國際戰略界有兩派明確對立的關於中國走向的判斷。一個以米爾斯海默為代表,他指出:〃除非存在一個非同尋常的佔有絕對優勢的國家,這種觀點不允許維持現狀國家的存在,相反,體系中到處都是心懷修正主義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