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勤
出勤狀況不好,老闆進公司看見沒人,第一感覺就是辦公室租虧了
五 職場關係之二:同事?愛人同志?
小團體
要做成事,做成三人小團體就可以了
朋友
總和相同的人在一起,不擴充套件朋友圈子,交往效率低
辦公室戀情
辦公室私情:提升忠誠度?
六 中場謝幕:職業生涯的總結
跳槽
二十七八歲之前應該有幾次跳槽經歷
離職
一個職業經理人,離職時的表現是他職業生涯的總結
同業競止
要有同業競止,但過於強調同業競止,就會把信任的文化感沖淡
七 職場門檻:面試秀
招聘
網上招聘可能會遺漏那些不太會寫簡歷的人
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要按關係不好時的情況設想怎麼籤
獵頭
好的獵頭首先是個好的職業諮詢顧問
尖才是體制型人才,低才是改革型人才,中才是協作型人才
孫虹鋼:
我們中學班上一個最頂尖的學生,十幾年後,社會地位還可以,但財富水平只排中等。當年,他六門功課有五門是第一名,總成績比別人高一百多分。那些沒考上重點學校、重點院系的,或做公司總經理,或做政府高官,財富和地位都很突出。學校中特別頂尖的學生,最受老師喜歡的,十幾年下來一比較,發現如果用財富和地位來評價,只能算中等。
袁嶽:
名校、非名校、中等學校。尖才、中才、低才。這中間,低才成為財富型的人可能性很大。因為改革需要打破常規,低才通常敢於打破規則,所以“壞學生”常常是改革型人才。名校生會優先獲得體制內的機會,如果你成績不錯、聽話,則可以在體制內優先安排。對於體制的機會,在你剛進入的時候算是好機會。但體制是刻板的、滯後於時代變化的。進入體制的好學生前進得可能沒有“壞學生”快。當官的好學生髮展得就不如“壞學生”快。
尖才是體制型人才,低才是改革型人才,中才是協作型人才。沒什麼名氣的組織的老闆說:我沒巢,需要你來做巢。“壞學生”聽了就去了,而名校學生都覺得去了受屈辱。名校生心想:咱是北大的,是名校,得朝著摩托羅拉(Motorola)那樣的名企去。站在組織發展需要的角度來看,中才有一定能力,想法沒那麼過分,期望值沒那麼高,比較適合組織使用。中才到一個組織中,不會太個性化、太不合作。從他的心態來說,他也願意合作。
我曾在招聘面試時遇到過這樣的名校生。他問:“準備給我安排什麼工作?”我問:“你能幹什麼工作?”他說:“我覺得我適合做總經理,最少副總經理吧!”名校生首先不是講能做什麼事情。他認為,有了他的學校,你就需要給他以相應的位置。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因為她是皇帝的女兒。而老闆關心的是你能做什麼事情,只要能把事情搞定,你是哈佛畢業的還是錦州工業學院畢業的都可以。老闆認為事情需要合適的人,人的資歷要與事相匹配,富餘了不好,因為老闆不想多花錢。最有名的人,不適合事,就白有名了。最重要的是適合!名氣大了、多了,不要。你能幹這事,沒名,還好呢!因為少花錢就能辦成事。老闆的核心是事,名校生的核心是名。越在名上做文章,老闆越生氣。因為老闆大部分不是名校畢業,即使是,可能也是“壞學生”。名校生和就業崗位差別是最大的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如果名校生有卑微心態,就會出類拔萃,這就是領導人心態(1)
孫虹鋼:
名校學生找工作容易,但名校的精英教育讓學生養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心態,這讓企業望而生畏。比如,有些企業已經明確說,清華的學生不要。創維集團在招聘時說:MBA學生來到我們這裡,從2000元月薪做起。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一位老師說:我們的學生不能低於一萬月薪。還有,科龍的人力資源總監,一提起名校MBA就恨得咬牙切齒。名校生自己的感覺和用人單位的感覺這種反差是存在的。
袁嶽:
把名校和非名校學生的好用程度排個序:最有名學校的學生不好用;最沒名學校的學生也不好用;中等學校的中等人才最好用。
最沒名學校的學生基礎較低,比如專科生就相對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