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小說:名家對話職場7方面 作者:緣圓

。教育改革的重點在名校、大校。國家對沒名的學校投放的資源很少,但大量的學生是由沒名的學校提供的。由於沒有得到足夠資源,教育師資更新不夠,沒名的學校學生問題也大。

名校學生的問題有幾個方面。像北大、清華的學生產生的認識和行為偏差有以下幾個。

第一,把名校的名當成自己的名。中學考到那麼好的學校,學生對考試那麼有把握,這些現象本身就說明這個學生有問題。在哈佛,對於考滿分的學生,我們說他是“animal”(牲口)。名校還容易因為在歷史上有名而被當成現在有名。很多學校在歷史上很好,100年前很有名,但現在不好。這就導致了期望轉移,因為我們是那麼好的學生,我們應該怎樣怎樣……

第二,名校學生注意力分散。國際名人愛到名校講座,名流愛到名校當兼職教授。名校學生想要踏踏實實、想要做基本功很難。因為干擾的因素太多,人就變得不紮實。我在西南政法大學讀研究生時,發表的論文是25篇,才排第二名。當時,同級學生平均公開發表論文七篇。而北京的知名大學法律院校研究生平均發表論文超過一篇的都很少。名校學生沒時間做基本功,但工作之後,幹活是需要靠基本功的。

第三,名校精英學生多,個體化現象嚴重。名校裡有許多各個地方的狀元,他們都是不錯的個體人才。這種精英化的特點導致名校學生在與人協調和聽人招呼方面很難順從。

出於以上這三個原因,名校學生在單位中,從心態、協調模式上講,都不好用。假設老闆是平民出身,名校生會覺得他是土包子。最好用的是中等生,因為他處在有名的尾巴、沒名的頭部的位置。他的基本素質不是最差的,但是由於他沒那麼有名,注意力就會相對集中一些。自己又不是北大的,就得踏踏實實的。中等學校的中等人才,能夠建設高質量的團隊。老闆要找業有所長的專業人才,有才華、有進取心,又不自卑的。既不選撥尖的,又不選墊底的。在中學時,如果考試總是考得太好,後來很可能能力會被廢掉。太差的學生,容易越軌。企業需要擁有“中才觀”,從用人的角度、組織的角度來說,中才最容易建設團隊。

名校本身是有價值的。假設名校生把注意力焦點從“名”轉移到“事”,老闆就會覺得有附加值。假設你搞定事情的心情比老闆還迫切,老闆就會說:“你看,這錢該花,畢竟人家是名校的”。

在我去哈佛讀書之前,留學生來我這裡工作會有心理障礙。有一個留學生來面試,他問我:“你是哪裡畢業的啊?”我說:“我本科是南京大學讀的,後來在北大讀的博士。”他說:“北大不算什麼。我是從英國回來的。”我說:“你的那個英國學校我也不知道啊!”對方不屑地說:“你沒出去過,當然不知道了”。

我從哈佛讀MPA(公共管理碩士)回來以後,就不一樣了。出國了,上過名校了,而且是哈佛,你就是“someone”了。雖然我只讀了一年的MPA,但是別人再來給你打工,心態就正常了。很多老闆跑到名校讀MBA,還真管用。至少人家可以說:“我也是清華畢業的。清華生給他打工,心態就會平衡很多”。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如果名校生有卑微心態,就會出類拔萃,這就是領導人心態(2)

孫虹鋼:

為什麼很多名校的總經理班或EMBA那麼火?學知識可能是假的,提高對員工的心理優勢倒是真的。

袁嶽:

多接受一下名校的薰陶還是很有用的。

孫虹鋼:

頂尖的名校確實出人才。要成為精英中的精英,選擇名校還是有用的。名校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供人評論,確切說是批評。名人都愛去北大、清華演講。比如,沃爾瑪總裁去清華演講,設立獎學金。大家都評論猜測,覺得他肯定是在搞政府公關。Oracle(甲骨文軟體公司)總裁去耶魯大學演講。他說:“比爾?蓋茨退學了,戴爾大學沒念完也退學了,但是他們都創立了自己的輝煌事業。所以,你們要做的事情就是退學創業,這才能發揮學校的作用。”結果,還沒講完他就被趕下臺了。

袁嶽:

名校還有很多資源。因為有名,所以人們的目光會集中在她身上。她易被關注,易被批判。名牌被批判時,目標明確。最重要的是名校生的心態問題,名校生的心態也受名校教授心態的影響。北大教授季羨林老先生,大概是最後一位國學大師。季老經常說:“我的水平,也就是給北大本科生上好課,這樣我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