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過神經性失眠症,那時學習了很多關於失眠的知識,但不是說,瞭解了失眠就能不失眠。
我的結論是:能讓自己入睡的,最終還是——心。
睡眠是檢測人心最好的測量儀器。睡眠可以把人本身的精神狀況,如“緊張、不安”等等心理問題檢測並表現出來。有時,身體的其他機能還沒有反應過來,睡眠就已經表現出來了。
我們不妨先來談談消耗精神、妨礙睡眠的原因。回想一下你在失眠前做過的事情,或者你失眠時想的事情,你可能會說起工作、感情、人際關係等等,但是歸結到本質上就一個,煩惱。
很多書中都提到,煩惱是引發失眠的原因。這時,問題又來了,有些人容易煩,有一些人則不然。有些人,分明睡著了,卻說自己沒有睡著(疑似失眠症的表現,在本書中,“疑似失眠症”,也被當作失眠症對待);有些人即使白天煩心事很多,晚上照舊能睡得安穩;有些人明明生活無憂,卻依然會睡不著。這又怎麼解釋呢?
事實上,如果說煩惱是引發失眠的直接原因,那麼性格可能是影響你是否容易煩惱的決定因素。
同一件事情,比如說“睡不著”這件事,不安的人會過度地負面評價它。實際上躺著睡不著不過30分鐘,但是他會覺得有1個小時,甚至更長。而樂觀的人就會覺得“只是有點睡不著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
不僅僅是睡不著這件事情,容易不安的人對任何事情都比普通人想得多。稍微受點傷在他們眼裡就是不得了的大事;身體稍微有點不舒服,他們就會想到很糟糕的方面。他們面對大部分的事情都會覺得很苦惱。因此,只是稍微有點睡不著(普通人看來並沒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失眠症患者就會覺得非常苦惱。
所以,與其說煩惱是失眠的原因,不如說“多愁善感的性格”才是真兇。
序 困嗎?累嗎?想不通就先放下吧(2)
明明睡著了,卻說睡不著的人
睡眠的滿足感和客觀的睡眠質量沒有直接關係,因此,關於睡眠的研究書上才會出現疑似失眠症這種症狀的界定。患有疑似失眠症的人,他們在客觀上獲得了良好睡眠,主觀上卻覺得自己睡得不好,睡不著。
在睡眠研究所裡工作時,我經常會遇到這類人,分明睡得著,卻認為自己被嚴重的失眠干擾。我常年和為失眠所苦的人接觸,得到了一個鐵的定律是:“不要聽那個人說了什麼,而應該看那個人為了什麼而說這些。”因為失眠症患者往往會誇大其辭,他們的講述不能完全相信。他們說“我失眠了”,意思是說:“我正因此苦惱。”更深層的意思是“我需要更多的關心”。
獲得了良好的睡眠卻非要說自己沒有睡著的人,就如同現下“煩惱的年輕人”那樣,分明一點都不胖,卻非要說自己“很胖”。總而言之,這類人先入為主的觀念很強,也就是安全感很差。m米m花m書m庫m ;http://www。7mihua。com
某項調查表明,失眠之前出現不安的案例佔到43%,不安和失眠同時出現的比例佔到39%。因此有些學者得出這樣的結論——失眠症候群基本上和其他精神性疾病有關。雖然不包含所有人,但是大致上而言,失眠的人有不安傾向。那些說自己“患上失眠症”的人,實際上是睡著的。從這一點來說,與其說他們失眠,不如說是恐懼失眠。恐懼,讓他們無法入睡。
其實,對失眠症患者而言,睡不著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心理。說自己“患了失眠症”的人,部分痛苦來源於失眠,但是這之前,他就已經是心裡感覺不安的人。這才是問題的本質。
因此,除非解決心中的不安,否則根本治不好失眠,再多安眠藥都沒用。
序 困嗎?累嗎?想不通就先放下吧(3)
伸個懶腰做自己,何必庸人自擾
歐洲腦神經學家W。A。Hammond博士在1915年出版的作品中感嘆“50多年前人類的退化”。以1915年為參照,書中說的50年前,即1860年左右。距離現在150多年,那時睡眠問題就已經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了。
該書有篇文章論證道:“無法避免的失眠問題是來自文明的懲罰嗎?”作者認為,失眠的原因與其說是肉體上的,不如說是來自“心靈”的。
對於這種說法,我深以為然。現在的日本兩個最大的問題——老齡化以及抑鬱——基本上都跟睡眠有關。不僅如此,失眠症開始出現在各年齡段裡,並且隨著年齡增加而更加普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