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寡”,這地方都是鹽鹼灘,沒法種糧食,不太適合人類居住。用CCTV的語言描述,可以說成是“勇敢、勤勞的齊國人民經過長期的總結和積累經驗,絲織業和漁業成為當地支柱產業(極技巧,通魚鹽),因為漁業和絲織不能當飯吃,因此齊國又大力發展了商業,終於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當時齊國建制共分二十一鄉,其中六鄉為工商,可見商業之發達。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章 金融,誰主沉浮(12)
齊國的刀幣就緣起於當時一種漁獵工具,而非一種武器。恰如發軔於齊魯的儒家學說,刀幣外形平穩周正、豐滿、圓潤,凹背而凸刃、外圓而內方。孔子故鄉先人們的構思確實精巧:刀幣(一般為18厘米左右)幾乎是人手的長度,如果將6枚刀幣首尾相接,可組成一個圓環。
相對於中原腹地,荊楚由於山林水澤的限制,生產相對落後,因此金屬貨幣形態模仿了第一代貨幣貝殼的形態,不過這次是銅鑄貝殼。同樣由於水路的原因,荊楚一帶商業在那個時代幾乎是最發達的,東南亞、中亞都曾出土過楚國的漆器。正是在這種貿易背景下,那個時代的金銀幾乎全部集中於楚國,所謂“黃金出於楚”。
在上述這段歷史時空中,人類還沒有走出生存最低要求,作為當時的人,最主要的目標仍然是不至於餓死。而且,我們侃侃談貨幣,其實當時貨幣主要集中於貴族階層。即使在春秋後期,主要交易還是依靠實物交換完成。
這個時代,財富真正的貯藏手段是人口,當物質積累到一定地步,人口就會擴張,無論人多笨,必須夠數,才能應付依然殘酷的自然。雖然發達的商業能催生貨幣,但國力之間的競爭並不取決於貨幣金融,首先得有人替你玩命,替你玩命的人得吃飯,從而“金融”強未必國強。商業發達的齊國、楚國敗給秦國,並非源於偶然的一兩次戰術失誤,戰爭從一開始考驗的就是國家調動資源的能力。在開戰的一瞬間,睿智的孔子學說還不能阻擋敵人的鐵騎,齊、楚商人沒能抵擋秦國農夫手中的空首布。
此時,齊刀無鋒,楚貝非盾。在遠古的貨幣爭輝之後,人們開始努力尋找曾經的啟蒙。
什麼生意最賺錢
貨幣起源始於交換,也就是貿易商業,後世金融工具則皆源於貨幣。在鴻蒙初開的時代,貨幣是唯一的金融現象,溯及貨幣必然要提及貿易交換。春秋戰國時代古中國人開始鑄造鐵器和耕牛,生產剩餘隨之增多,因此列國之間貿易也逐步增多,這一階段貿易主要以交換糧食和生活奢侈品為主,較為普遍的是糧食貿易。《史記·貨殖列傳》、《國語》中就記載了一批商人,如范蠡、白圭、子貢等。
現在大街上的個體商鋪,很多供奉著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站在那裡招財進寶,至於關羽生前是否很能掙錢,《三國演義》並沒有告訴大家。其實,在正統道教經文裡的財神是由范蠡(公元前536—公元前448年)擔任的。關於范蠡的傳說很多,比如范蠡和西施。
在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後,范蠡立刻離開了越國,雖然帶著西施雲遊天下沒準是杜撰,以下思想卻應該是范蠡所思所想:“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共樂。”雖然范蠡離開了“不可共樂”的勾踐,卻不想離開吳越的財富。吳越是宿仇,戰爭和仇恨不會停止,倒賣軍火去那兒,必然會發財。倒賣刀槍太扎眼,不扎眼的,比如,馬匹。
雖然賣馬到吳越,一定很掙錢。路上不太平啊,倒騰北方馬匹去吳越,很有可能被綠林好漢們黑掉。范蠡不混黑道,但他有自己的辦法。
范蠡居住地有個姜子盾(不是姜子牙),據說很有能量,黑白兩道通吃,跟那些好漢們稱兄道弟。范蠡沒有按慣例登門拜訪並繳納一筆保護費,反之他在城門貼出一張榜文,承諾免費提供馬隊向吳越運送貨物。姜子盾只跟姜子牙差一個字,就從釣魚變為被釣了,主動找到范蠡申請使用免費馬隊。果然很順利,商品馬匹順利到達了吳越,范蠡成功地賺到了錢。
第一章 金融,誰主沉浮(13)
范蠡被奉為財神的原因並非他透過販馬開創了“協同競爭”的先河,而是范蠡的商業思想。
商人作為貨物流通的承載者,最重要的是信用,富而需有德(好行其德者也)。范蠡在與秦國的貿易中,在貨物上標明“商”,作為自己區別於其他人的標誌,這大概是中國最早的LOGO,後來這個LOGO變為漢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