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滿腹經綸,又練出一手好書法,不到二十歲就中了拔貢。然而,正當他躊躇滿志、準備金榜題名之時,一九○五年,朝廷釋出了一道上諭:“從丙年(「注」即一九○六年)起,所有宮試、鄉試、會試一律停止”。這件事,史稱“光緒廢科舉”。
“光緒廢科舉”宣告了延續一千多年的中國科舉制度壽終正寢。從富國強兵、改變教育落後的角度出發,廢除科舉無疑是具有極大進步意義的。然而,對於那些自幼熟讀《四書》、《五經》,手無縛雞之力的舊式讀書人來說,考取功名是自己的唯一出路,廢除了科舉就是斷了他們的前途。噩耗傳來,天下讀書人莫不如晴天霹靂、捶胸頓足。因此當時讀書人投河、上吊的事情很多。我的祖父當時也異常苦悶,幾次企圖自殺,但幸好都被家人及時救起。
經過一段時間的閉門思考和別人的勸導,祖父也逐漸想開了。後來,他到河南南陽知府去謀了一個文書的差事,大約是八品左右的小吏,還有一套官服和頂戴花翎。滿清滅亡以後,祖父仍然沒有捨得把這身穿戴扔掉,就交給確山老家的親戚們代為儲存著,每當逢年過節扭秧歌時候就借出來穿穿。到“文化大革命”初期,紅衛兵來造反時搜出這身衣服,於是作為“四舊”給燒掉了。
《一個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 第一章 崢嶸歲月(1850~1949) 三、革命與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