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司徒需人送信,剛好在下要自洛陽返回關中,家父就讓在下跑上這一趟。”
“原來如此,司徒和司空還真是捨得下本錢!”
楊修對呂布此話笑而不答,反而低聲問道:“此間事了,使君是北返晉陽,還是西去洛陽?”
話剛說完,他不待呂布答話,又趕緊補上一句:“此乃在下好奇一問,非關家父與司徒。”
呂布瞪了楊修一眼,問道:“北返又如何,西去又如何?”
楊修雙眼放光,就連俊美的臉上,燈燭照映下,也隱現關澤,想也不想地答道:“如果北返,就是使君意欲跳出諸事外,坐山觀虎鬥;如若西去,那可就有好戲看了。”
“好戲?!”
呂布雙眉一掀,脫口問道。
“當然,俗語云:請神容易送神難,用在此時,甚是恰當。”
呂布面上毫無異色,心底裡,卻已是駭然。
他早知道楊修極有才華,可據史所載,更偏向於將他歸入為人聰明而又太愛出風頭之列,說到底,還是認為他只是小聰明,而不是像賈詡那樣具有大智慧。及至今日一見,才知他自後世帶來的認識,還是小覷了這位年紀輕輕的才俊。
今日關東聯軍不戰而退,楊修就認定關東聯軍已再無作為可能,這事在呂布看來,倒不算什麼;可楊修說出“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句,就說明他對西涼軍即將面臨的困境,也有深見。
這可不是他在司徒王允身邊,或者是在司空楊彪身邊,聽一聽,就能聽來的見識,而是他自己的卓識遠見。
呂布是有後世帶來的先知優勢,以及多出來的兩千餘年經驗積累,才具有這般洞悉前塵迷霧一般的遠見卓識,而楊修,所見竟然能如此深遠。
更難得的是,他此時才不過十多歲,尚未行冠禮,也就是不到二十。
沉吟片刻,呂布不置可否,哈哈大笑,調侃道:“難不成你是畏巍巍太行山道如虎,所以總想著忽悠我帶你西行回到洛陽,以免一路跋涉之苦?”
楊修一愣,旋即訕訕笑道:“這個,使君說笑了。”
再談片刻,楊修識趣地辭別離去,呂布獨坐無趣,信步出門,不自覺地登上高高的關牆,看著皎潔月光籠罩下的近山遠水,自顧發呆。在他身後,跟著宋憲和侯成,及十來名親衛,個個如木頭樁子似的,沉默不語。
天上圓月當空,揮灑下如乳般的光華,籠罩在千山萬水上,為之鍍上一層乳白色的光甲。
同樣的月光,照耀在同樣無眠的盧植身上,所不同的是,他是駐馬於關東聯軍大營外的一處低矮山丘上,眼望著遠處巍峨如臥虎的虎牢關,眼神中帶著痴意。
其實,在他心中,他看著的,不是虎牢關,而是天下第一城,洛陽。
他離開洛陽的時間,滿打滿算,還不足一年,可在他的心中,卻像是已經離開了很久很久一樣,久遠到了他迫切想要回去看上最後一眼的程度。
在身後,同樣立有三騎,三人立於馬旁,正是他的學生劉備,以及劉備的結義兄弟關羽和張飛。
劉備顯得極有耐心,恩師盧植不動,他就站在馬旁,也一動不動,身後的二弟關羽,也沒有任何響動,可三弟張飛,卻沒個消停,不停地扭身左看右看,左右腳交替踏著碎步。
良久之後,劉備聽到盧植謂然長嘆一聲,忙抬起頭來,正見到他招手示意。
94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ps:下週一到週三出差,週四回來,每天保底一更,晚上21:00左右;力爭週五恢復兩更。無奈之處,請見諒!另,還是求推薦,收藏,謝謝!】
就在劉備抬頭,邁出第一步時,關羽恰於此時“活”了過來,伸手悄悄地一扯張飛的衣袖,同時壓低聲音到只有兩人才能聽得見,道:“別犯傻了,走,四處看看。”
張飛正欲低聲問上一句,不提防關羽早有準備,低聲叮囑旋即傳來:“別說話,盧師和大哥有話要說,咱兩個四處盯著點。”
這麼一說,張飛立時瞭然於胸,月光下,朝著二哥關羽點點頭,示意他明白了。
二人前後左右四處細看,低矮山丘四周,一片空蕩蕩的,只有寥寥幾顆矮樹,根本就藏不住人,可關羽還是不放心,與張飛一起尋塊石頭,將三匹馬栓在一起,二人一左一右,繞著低矮山丘,邁開腳步,巡查起來。
劉備來到盧植身旁,低聲喚了一聲“恩師”,良久見盧植仍無反應,也就靜靜地站在盧植身後側,雙手攏在袖籠中,雙眼似閉微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