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3 / 4)

① 蔣介石:《蘇俄在中國》,第 35—36 頁。

② 《社會新聞》,1。14(1932 年 11 月 12 日),第 308—309 頁。

③ 《嚮導週報》,167(1926 年 8 月 8 日),第 20—21 頁。

④ 《蔣委員長全集》,沈鳳崗編,5,第 12 頁;《華字日報》,1927 年 6 月 13 日。

① 《嚮導週報》,161(1926 年 7 月 7 日)和 165(1926 年 7 月 28 日);路易斯?費希爾:《世界事務中

的蘇聯人:蘇聯與世界其他部分的關係史》,2,第 648 頁。

② 艾薩克斯:《中國革命的悲劇》,第 162 頁。

③ 哈里森的用語,《長征》,第 96 頁。

④ 共產國際執委會在其第八次全會上關於中國的決議,1927 年 5 月,載《紅色文獻》,第 277 頁。英譯文

載於埃克賽尼亞?喬柯夫?尤丁和羅伯特?C。諾思:《蘇俄和東方,1920—1927 年,文獻概覽》,第 369—376

頁。中譯文引自《六大以前黨的歷史資料》——譯者。

① 德格拉斯:《共產國際,1919—1943 年:文獻選編》,2,第 276—277 頁。參見陳獨秀的《告全黨同志

書》,譯文載於《中國歷史研究》,2。3(1970 年春),第 224—250 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在這次代表

大會上採取的立場遠不清楚。關於這次代表大會的專題研究顯然是亟待進行的。

放棄統一戰線,卻又過於弱小而不能使合作者聽命於己,中國共產黨只能看

著局勢惡化。按照共產黨人的用語或其他任何說法,這都是右傾機會主義。

中共一旦決定實行暴力革命的策略,就不得不面對暴力迫害的可能性,

無論是在 1922 年還是在 1927 年。赤裸裸的事實是,在中國這樣一個被軍閥

肢解的國家裡,政權只可能來自槍桿子。第一次統一戰線所造成的不同之處

在於,中國共產黨不像 1922 年那樣只有大約 130 名成員了,到 1927 年中期

它已發展為一個有將近 60000 群眾的政黨,儘管它隨後遭受了損失,也已能

夠經受住國民黨殘酷無情但經常是效果不佳的鎮壓了。如果它在 1922 年和

1923 年選擇單獨作戰而不與國民黨聯合,它可能幹得更糟;如果它較早地為

最後的決裂做好準備,它也許會幹得更好。總之,1927 年 7、8 月的局面是

不可避免的——中國共產黨必須擁有一支軍隊、一塊地盤和一個政府。換言

之,它必須締造一個國中之國。

第 11 章 國民革命:從廣州到南京,1923—1928 年

組織革命運動

20 世紀 20 年代的國民黨的革命,是中國現代史中最使人感興趣的一個

事件,它的成功是因為它為愛國和革命的目標出色地動員了人力和物質資

源。組織階段從 1923 年後期持續到 1926 年中,在此期間,一批堅定的中國

人以很有限的力量開始,組織了一個旨在統一國家、戰勝外國特權和改變形

形色色的不平等狀況的革命運動。這些人得到一批俄國專家的建議和支援,

後者提供了革命的教義、組織工作的知識、金錢、軍事訓練以及武器。隨之

而來的是持續到 1928 年年中的北伐階段,在此期間,原來以南方為根據地的

軍隊一路打到北方的北京。這次戰役同時利用了軍事技能、有效的宣傳和敵

後的策反活動。還有一出巨大的悲劇。在北伐期間,領導層在統一全國戰爭

過程中的暴力社會革命問題上發生了分裂——在革命陣營內部出現了階級對

階級的戰爭。在八個月的自相殘殺的鬥爭中,成千的革命者喪失了生命。從

此以後更為激進的和更為保守的中國的民族主義者之間的內戰,從來沒有真

正停止過。

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環境提供了革命的潛力,但是這種潛力必須轉化成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