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歌曲中瀰漫著的迷茫和*讓我對純網路技術懵懵懂懂的我心懷釋然,直至現在。
一直,經常愛把自己沉浸於音樂和詩歌般的想象中,後來導致我用部落格的方式建立了包括“中國詩歌”“西湖詩社”在內的九個部落格空間,於漫無邊際的網路,寫作著,搜尋著,複製著,愛原創,更愛拿來主義,更愛那些網路間才子佳人的天才思想。
曾經天真的追問同仁:當奧林匹克遇到詩歌,會如何?
對方答曰:手舞足蹈啊,希望你哪一天能唱著歌跳著舞走向奧林匹克的講壇。
如果我再次追問:當奧林匹克、詩歌和網路三聚頭,結果會如何?
張聞素20070428北京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青年文摘的生日PARTY
SUSU/20060228
少年的時候就開始看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在那些成長的歲月幾乎成為枕邊讀物。
這本雜誌上的名言警句也成為當時日誌本上摘抄的淵藪。
青年文摘,在幾乎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一直如心目中的純淨聖壇,讓我每月認真地期待,定期以膜拜和朝聖的心情閱讀。青年文摘,之於我,既近又遠,近在隨手可及隨處可買,遠是指對於那時年少的我對於幾乎是在天邊的編輯部和他們不可破解不可企岌的迷團般的工作。這樣的感覺一直持續到有一天在自己的城市創辦了可以自主經營的時尚雜誌。但即使這樣,也從來沒有想到多年之後的今天,就這樣真實地坐在共青團中央的會議室,與青年文摘這本雜誌的創辦人、經營者、主管方、作家、新聞界等百名同仁濟濟一堂共同度過這本雜誌的第二十五個華誕。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著名作家畢淑敏如詩如畫如歌如散文般的即興發言,讓人的思緒進入至純至真至美的境界,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發言時不帶任何稿件的即席演講讓每個在座的人無不定氣凝神,中華出版總署署長抑揚頓挫的講話不得不讓人站到至高點思考,那位已是耄耋老人的創始人語重心長的回顧與期待讓人領略到創業者的氣度與風骨,現任社長的歷史性陳述讓大家看到了青年文摘的青春底蘊。
不隨波逐流,不譁眾取寵。
在媒體盛行、資訊氾濫的年代裡,青年文摘看起來是本很素樸的雜誌,保持著多年以來騎馬裝訂的傳統,內文一直是普通白紙,黑白印刷,厚度從不超過80頁,在所謂的眼球經濟的今天,青年文摘與那些攝人心魄的花花綠綠的時尚類雜誌擺在一起,顯得有些單薄,但卻那麼孤傲,那麼風骨,那麼不食人間煙火和不落俗套,如衣著簡樸的貴族紳士、如素面朝天的美女,如無香清水間的芙蓉,不疾不徐、不溫不火,不驕不嗔。更讓人感動的是每期定價才幾塊人民幣,還不夠一包香菸的價格,還不到一個打車的起步,但卻可以讓那些買不起花花公子的寒門學子們也能夠透過節衣縮食定期換得如此這般的思想盛宴,讓他們得以在活色生香的墨色裡如飢似渴地品味咂摸。
字字珠璣,段段絕倫,篇篇經典。
其間的每篇文章,無不是當時主流思想與意識形態的代表作,經過大浪淘沙之後,被編輯們的慧眼以採擷珍珠般的認真與謹慎,小心地鑲嵌到這本刊物的相應欄目、相應頁面,無論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無論是言情的還是紀實的,無論是敘事的還是勵志的,他們在那些素樸的頁面裡閃著熠熠的思想的光輝。
青年文摘影響並造就了抱著它入眠抱著它長大的一代又一代。初中高中期間偷偷翻看的故事,大學期間的經典讀物,畢業之後的勵志藍本,無不與青年文摘有關。我自己,顯然也是隨著文摘類讀物長大的一代,在幾乎二十年的時間裡,每到月底月末,便會翹首期待那本帶著水墨香的讀物。茶餘飯後、課外業餘、人在旅途、床前枕邊、夢醒時分,青年文摘那些洋洋灑灑的文字日積月累的薰陶象浸潤到血脈中的生命基因,充實動力、補給能量、沖刷靈魂、洗滌思想。
二十五年的風華絕代與歲月蹉跎,青年文摘發行量以連級跳的速度盤升著,以紅、綠、彩版區隔定位、以乘數的速度成長著,直至現在的每期300萬冊,並以驚人的傳閱率影響著數以千萬計和億萬計的讀者大眾。
十年一劍,更何況二十五年。
歷史和規模決定了影響力和地位。
張聞素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我的奧運年代
susu/20060228…0714
總是與奧運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