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2 / 4)

體運到北邙山下,與他的妻子合葬於此。今洛陽市東約二十公里的偃師市南蔡莊有個大冢頭村,這裡有個呂母冢,據傳即是呂不韋之墓。

嬴政聽說呂不韋自殺了,有些不相信,非得見一見呂不韋的屍首不可。由於呂不韋的屍體已被門客們秘密埋葬,嬴政求屍不得,大怒。

這時,有些土生土長的秦國大臣趁機勸嬴政下令,在全秦國範圍內驅逐呂不韋的門客,這就是著名的“逐客令”。

可笑的是,嬴政逐的,不僅僅是呂不韋的門客,別的國家跑到秦國的宦遊之士也在被逐之列。

“逐客令”規定,他國之人,凡在秦國做官的,一律免職,限三日內驅逐出境;有膽敢收留者,一體治罪。

秦國的大臣們之所以為嬴政出了這個主意,為的是使秦國的貴族子弟有更多的出仕升官機會。

由於秦國在六國中是個比較開放的國度,從春秋時期秦穆公之時起,秦國就善於招徠別的國家的人才為己所用,這使得秦國雖然偏在西戎,卻日益強大。也正由於外來人才佔據了朝中的許多樞紐職位,使得秦國的貴族頗感壓抑,土著派與外來派的矛盾也日漸突出。

及見嬴政因呂不韋之事遷怒於呂氏門客,“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於秦耳,請一切逐客。’”(《史記·李斯列傳》)

“逐客令”一出,秦國頓時朝野大譁。有一個人,曾是呂不韋府中舍人,被秦王拜為客卿,此時也在被逐之列。此人即是李斯。

李斯是個頗有才能的人,他正雄心勃勃準備在秦國建功立業,忽聞秦王將下“逐客令”,自己因是楚國人,自然在被逐之列。眼見自己的多年奮鬥成果將付之流水,不由橫下一條心,給秦王寫了一封義正辭嚴、氣勢磅礴的《諫逐客書》。這篇文章,不僅改變了秦王的愚蠢決定,改寫了中國歷史,而且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篇不朽的名作。

《諫逐客書》全文如下: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納,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而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採。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悅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李斯的這篇文章極富說服力。他先舉秦穆公重用百里奚等五名外來人才致使秦國稱霸西方、秦孝公重用韓國的韓非變法致使秦國富強、秦惠王重用魏國的張儀破壞六國合縱、秦昭王得到魏國的范雎確立對六國的遠交近攻戰略等事例,說明外來人才對秦國的重大貢獻,如果沒有這些外國的人才來幫助秦國,秦國就不是今天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