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嬴政是個性格溫和、生性孝順的人,或許呂不韋還能避免厄運。可惜,嬴政偏偏是個殘暴成性的人。
即使是對他的生身母親、將他辛辛苦苦養育到8歲的趙姬,嬴政也曾毫不留情地予以囚禁,並且將自己同母異父的兩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弟弟裝到布袋裡活活打死,又何況從小沒有給嬴政一點父愛的呂不韋呢!
嬴政逼死呂不韋之後不久,一個魏國大梁的著名軍事家來到了秦國,後人叫他尉繚。相傳著名兵書《尉繚子》就是他的著作。
尉繚與李斯、韓非等人一樣,來到秦國,本來是想借助秦國之強以圖建功立業的。但尉繚與嬴政晤談之後,卻決定離開秦國。
為什麼呢?
這倒並非嬴政不重視尉繚這個人才。事實上,嬴政會見尉繚時相當客氣,“見尉繚亢禮,衣服飲食與繚同。”即說嬴政會見尉繚時,是以平等的身份與之會談的。
而且,尉繚的談話也頗對嬴政的心思。尉繚說:“以秦之強,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願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
意思是,對於強大的秦國來說,諸侯就像是秦國的郡縣。但是,如果諸侯們聯合起來,對秦國就很不利了。晉國的智伯、吳王夫差、齊愍王就是因為對手們聯合起來才被消滅的。希望秦王不要愛惜財物,要捨得送財物給六國的權臣們,以打亂他們的計劃。不過破費三十萬金,就可以將諸侯們一一收拾掉。
尉繚出了個對六國實行離間之計的主意,嬴政非常滿意。以後在滅掉六國的戰爭中,嬴政就曾多次使用離間計。
如在滅趙國時,為了除掉趙國的名將李牧,秦將王翦先賄賂趙國的權臣郭開,將郭開收買住之後,再揚言李牧私下與秦國講和,欲與秦國共同滅趙,秦國答應事成之後封李牧為代王。郭開遂將此事稟報趙王遷,趙王遷信以為真,乃遣使持兵符召李牧回朝問罪,並拜正在李牧軍中的趙蔥為將,以代李牧之職。李牧得知是郭開陷害,自忖回朝後凶多吉少,乃欲奔逃至魏,結果被趙蔥派兵捕獲斬首。趙王遷自毀長城後,王翦立即率秦軍大舉進攻,一舉擊潰趙軍,包圍趙都邯鄲。趙王遷一籌莫展,只好投降,趙國遂亡。
據說趙國亡後,郭開因助秦滅趙有功,被嬴政封為上卿。趙遷這才如夢初醒,嘆道:“使李牧在此,秦人豈得食吾邯鄲之粟耶?”然而悔之晚矣。好在此時秦王為了鼓勵別的國家向趙王的投降行動學習,饒了趙遷一命,將他遷到房陵的石室中軟禁起來。趙遷在這裡作了一首字字血淚的《山水之謳》:
房山為宮兮,淚水為漿;
不為調琴奏瑟兮,惟聞流水之湯湯;
水之無情兮,猶能自至於漢江;
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乎故鄉;
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
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
餘聽不聰兮,敢怨秦王?
當然,此詩只不過是小說家言,未必真的就是趙遷所作。
秦王對於尉繚獻的離間六國君臣之計是非常讚賞的,對尉繚也很賞識,準備重用尉繚。誰知尉繚卻對秦王嬴政很失望,以至於想立即離開秦國。
尉繚大概會相面。嬴政給尉繚的印象很不好。
在與嬴政會談後,尉繚回到住所,對人說:“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不可與久遊。”(《史記·秦始皇本紀》)
尉繚之言,可能是有史可稽的唯一對秦始皇長相的細緻描述。所謂“蜂準”,據《史記正義》的解釋,就是高鼻樑;“長目”,即長長的眼睛。高高的鼻子,長長的眼睛——單就嬴政的鼻子和眼睛來看,嬴政應該算是個美男子了。
嬴政五官中,尉繚只描述了眼睛和鼻子,然後說嬴政長著“摯鳥膺”。“摯鳥”指鷹鷲之類的鳥,“膺”即胸,所謂“摯鳥膺”,即說嬴政的胸像鷹的胸。鳥禽類的胸都是凸起的。用今天的話說,嬴政長著一副“雞胸脯”。
接下來,尉繚形容嬴政說話的聲音是很恐怖的:“豺聲。”即說嬴政說話的聲音像豺狼嚎叫。
由嬴政的長相和發聲,尉繚進一步分析出嬴政的性格是“少恩而虎狼心”。“少恩”,即刻薄寡恩、忘恩負義。尉繚認為,嬴政的性格是虎狼之性,是個兇狠殘暴的人。
這